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国际刊号:
1673-6281
国内刊号:
31-1971/R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创刊时间:
1984
类别:
省级期刊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张建中
复合影响因子:
0.171
开本:
邮发代号:
4-449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主要栏目:
名家心路、理论研究、轩岐论坛、东篱风韵、汲古书斋、文化语丝、医方赏析、医派源流、教学园地、医界春秋、文博天地、海外中医、文献长廊、析疑解惑、养生旨趣、杏苑流芳、青灯医语、民族医药、本草纪实、解文说字、


中医药文化杂志简介
  •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创刊后始终以提高中医工作者的古代医学文献阅读和研究能力为办刊宗旨。自1993年第三期始,本刊将学习和研究医古文的着眼点,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为主,拓展视野,从不同角度帮助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搞高医籍研究利用的能力,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 中医药文化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医药文化杂志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中医药文化杂志栏目设置

    名家心路、理论研究、轩岐论坛、东篱风韵、汲古书斋、文化语丝、医方赏析、医派源流、教学园地、医界春秋、文博天地、海外中医、文献长廊、析疑解惑、养生旨趣、杏苑流芳、青灯医语、民族医药、本草纪实、解文说字、
中医药文化杂志投稿

一.《中医药文化》撰稿要求

来稿务必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数据可靠,表达准确,学术思想新颖,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每篇论文应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主题词(或关键词)、正文(包括图)、参考文献。

二.《中医药文化》稿件格式

1 题名 题名要求简明扼要,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 作者单位和署名 作者单位和署名应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

3 摘要 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对文章的核心内容作精练概括。

4 关键词 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一般为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5 致谢 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但力求文字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

6 参考文献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识:期刊[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其他未注明者采用[Z]。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

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章节作者.文题[A].见(In):主编者主编.书名[M].卷(册)次.版次(第一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中医药文化》出刊周期目录
[1] 张净秋. 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扁鹊"内容考辨[J]. 中医药文化,2021,16(5):385-399.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01.
 
[2] 刘雨茁,王育林. 一方之史:续命汤的形成、嬗变与传播[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00-408.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02.
 
[3] 吕佳蔚,王振国. 粹华制药厂与中药西制实践[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09-416.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03.
 
[4] 刘海军,刘东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参加重大疫情防控的回顾、经验与启示[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17-423.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04.
 
[5] 于亮,朱晓勤. 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24-432. DOI:10.16307/j.1673-6284.2021.05.005.
 
[6] 袁恺文,林勋. 受众意识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探析[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33-439. DOI:10.16307/j.1673-6284.2021.05.006.
 
[7] 黄信者. 从身体体验出发的"治未病"——以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气功实践为例[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40-449.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07.
 
[8] 周红黎. 从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窥探岭南防疫文化[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50-455.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08.
 
[9] 刘雅兰,张政. 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中医药自媒体传播路径研究[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56-462. DOI:10.16307/j.1673-6284.2021.05.009.
 
[10] 刘庆宇,袁开惠. 张家山汉简《脉书》"疕如疏"之"疏"义补释[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63-467.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10.
 
[11] 熊俊,于业礼,段逸山.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抄本王九峰医案整理研究[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68-474.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11.
 
[12] 孟永亮,靳日高,张明锐. 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刻本《圣散子方》递藏史考——以钤印为考察中心[J]. 中医药文化,2021,16(5):475-482.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5.012.
 
[13] 祝介梅. "医疗社会史在中国"——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J]. 中医药文化,2021,16(4):封2,前插1.
 
[14] 杨颐.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青年文化风潮与针刺本土化[J]. 中医药文化,2021,16(4):289-297.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1.
 
[15] 张建斌. 中国针灸在俄罗斯的传播模式与跨文化调适[J]. 中医药文化,2021,16(4):298-304.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2.
 
[16] 王丽. 金针禅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针灸僧人及医事活动[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05-311.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3.
 
[17] 姜姗. 神奇"腹虫"在哪里——《针闻书》及其针灸特点与多元文化浅论[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12-322.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4.
 
[18] 牛建州. 本象与异象——略论中古时期国人对头发的认识[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23-329.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5.
 
[19] 李远,杨东方. "黄山会议"简报的史料价值探析[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30-337.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6.
 
[20] 何兰萍. 民国西医师宋国宾的医事言论及社会影响[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38-344.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7.
 
[21] 郭幼为. 由出土医药文献所见植物药蠡测秦汉药学中的文化因子[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45-352.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8.
 
[22] 周敏,刘士永. 《本草纲目》对江户时代食物本草书的影响——以《本朝食鉴》为中心[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53-361.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09.
 
[23] 周峨. 《左传》"风淫末疾""女,阳物而晦时"析疑[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62-368.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10.
 
[24] 蒋勤俭. 敦煌句本《搜神记》孝子故事所涉药物考[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69-376.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11.
 
[25] 石舒尹,王兴伊. 《遮罗迦本集》研究述要[J]. 中医药文化,2021,16(4):377-384. DOI:10.16307/j.1673-6281.2021.04.012.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