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
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际刊号:
1001-6910
国内刊号:
41-1124/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8
类别:
省级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学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韩颖萍
复合影响因子:
0.319
开本:
邮发代号:
36-130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主要栏目:学术探讨、发展论坛、经典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医史研究、临床报道。


中医研究杂志简介
  •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刊物,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证书编号:ZR471)、《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证书编号:QB471)、《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证书编号:HA152)全文收录。

    《中医研究》以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为办刊宗旨。编委、专家委员会委会成员为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读者对象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工作者,及其他自然科学研究者等。设有学术探讨、发展论坛、经典研究、名师高徒、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医史研究、临床报道、临床经验、针灸经络、综述、专题研究、方药纵横等栏目。有相对固定的作者队伍,稿件多来自全国各中医药大学、各中医药院校及各省、地市知名医院,每期所载文章中均有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文章。新技术、新成果,注重其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指导性,为传播中医药信息、交流中医药经验、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努力,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好评及广大读者的欢迎。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获第二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获第三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获“以岭杯”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中医研究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医研究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医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术探讨、发展论坛、经典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医史研究、临床报道。
中医研究杂志投稿

1.来稿字数以3000字内为宜,超过1500字者请附150字内中文摘要,可不再写结语或小结。来稿务必用方格稿纸眷写清楚或以稿纸方式打印。图表力求少而精,符合制版要求。

2.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统计名词及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规范。

3.本刊有责对稿件进行必要删改,不同意者请声明。

4.临床及实验稿件应附单位证明信或加盖公章。

5.本刊欢迎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若以传统纸质方式投稿,请尽量提供磁盘及作者的电子信箱地址,以便及时告知审理结果。来稿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切勿一稿两投。本刊对符合征稿要求之稿件实行快速回应。投稿后2个月未收到通知,请自行处理。

6.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格式来稿应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以逗号","分隔,整体以圆括号括起。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列于文题之下。例:韩英择1,林孔兴2(1.清华大学电视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27)

7.作者简介格式文章主要作者的简介可按以下顺序书写于正文末尾。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8.凡来稿属国家、部、省、地市等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课题项目者;或为地厅级以上项目,获科技成果奖者(包括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发明奖、星火奖、火炬奖等),请在首页地脚详细标明,并加盖公章,以便本刊优先审理。

《中医研究》出刊周期目录
[1] 《中医研究》杂志稿约[J]. 中医研究,2022,35(3):封2.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01.
 
[2] 王艳春,张婷婷,李晓华,等. 卵巢癌术后辨证用药的方法探讨[J]. 中医研究,2022,35(3):1-5.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1.
 
[3] 陈国栋,金芳全,赵庆,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及防治[J]. 中医研究,2022,35(3):5-10.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2.
 
[4] 王晓琳,刘君奇,王忠兰. 中药外敷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疼痛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10-12.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3.
 
[5] 盛希.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12-15.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4.
 
[6] 郭闫葵,高琛,朱智羽,等. 基于"五脏-心脑-神"轴理论治疗中风后失眠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15-20.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5.
 
[7] 郭华林,贺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症状评分、阴道环境、阴道分泌物相关因子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20-24.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6.
 
[8] 宋晓琳. 调神通络针刺法联合热敏灸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24-27.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7.
 
[9] 运苛政,王玉玉,刘颖,等. 消胰止痛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通透性和胰腺功能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28-31.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8.
 
[10] 季森彪.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31-34.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09.
 
[11] 王华胜,张胜威,李晓洁,等. 补脾益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34-37.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0.
 
[12] 李启晖,张志军. 基于"调营充络"论治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DHI、EEV、BAEP、TCD、 血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38-41.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1.
 
[13] 汪金涛,张珂珂,郝秀梅,等. 疏肝解郁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HAMD、EPDS、PSQI评分和血清神经递质、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42-46.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2.
 
[14] 孟媛媛,赵雷. 大成汤联合艾灸对长期卧床老年便秘患者24 h排便次数、 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改善时间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47-51.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3.
 
[15] 李磊,刘晓勇. 赤参壮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L3~L5段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J]. 中医研究,2022,35(3):52-56.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4.
 
[16] 任琳. 龟玄麻钩汤联合西药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3):56-60.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5.
 
[17] 李丛,杨文园. 黄宫绣"活泼"脉法探析[J]. 中医研究,2022,35(3):60-63.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6.
 
[18] 谷宁,王鹏辉,张超.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李杲《脾胃论》方药规律研究[J]. 中医研究,2022,35(3):63-67.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7.
 
[19] 刘霖. 《医史》及其学术成就研究[J]. 中医研究,2022,35(3):67-72.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8.
 
[20] 李红梅,张旭辉. 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22,35(3):72-76.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19.
 
[21] 张丽,刘姝,杨艳明,等. 中医特色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运用进展[J]. 中医研究,2022,35(3):76-80.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20.
 
[22] 王博,魏清琳,汪军强,等. 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探讨和运用进展[J]. 中医研究,2022,35(3):80-84.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21.
 
[23] 张勤生,吴明阳. 国医大师张磊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J]. 中医研究,2022,35(3):84-88.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22.
 
[24] 李正菊,汪龙德,毛兰芳,等. 汪龙德主任医师从虚、湿、郁、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中医研究,2022,35(3):88-91.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23.
 
[25] 王润兮,高娜,郭子伊,等. 车志英教授治疗乳腺纤维瘤经验[J]. 中医研究,2022,35(3):92-96.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2.03.24.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