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国际刊号:
0254-1424
国内刊号:
42-1666/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79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协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黄晓琳
复合影响因子:
0.963
开本:
邮发代号:
38-391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述评、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简介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月刊。它是由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和《中华理疗杂志》于2002年合并而成。《中华理疗杂志》和《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分别于1978年和1979年在辽宁汤岗子和河北石家庄创刊。合刊后,改由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承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以传播最新信息为使命,以促进物理医学与康复及多学科康复发展及改善残疾人功能为已任。本刊涵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各个领域,致力于全面报道有关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最新进展及工作成就,着眼于从临床康复、康复研究、康复教育三方面深入挖掘物理医学与康复的精髓。每月1期,向读者提供物理因子及其他方法的治疗性应用的权威性信息。阅读本刊,将使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在了解残疾患者功能恢复、各类疾病的物理治疗、新的康复技术发展及电诊断学检查等方面与国内外同行保持同步。本刊所设主要栏目包括述评、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常年重点关注的报道内容,包括神经-肌肉及骨骼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心肺疾患、急慢性疼痛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以及截肢、假肢与矫形器、助行器、治疗性运动、步态研究、儿童残疾等方面的主题。癌症康复、老年康复以及康复教育和康复管理也是本刊报道的重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文cblar/co-ROM光盘数据库;残疾与康复文献检索数据CJKF;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ARS)数据库中最大的数据库MEDLINE的赠送光盘Serline长期收录。本刊获2006年、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期刊工程建设C类资助。从2002年承办至今,本刊连年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先进集体”称号,2005-2007年连续获得“湖北省优秀医学期刊奖”。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杂志投稿

1.《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短篇论著等一般不超过1 8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当来稿报道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

3.《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来稿要求一式3份,其中1份为原稿,另2份可为复印件,但照片必须提供3份原始照片。同时应附寄存有该稿件内容的软盘一张。文字应以双倍行距单面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但原始照片将寄还作者。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

4.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最高学历、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

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02-10-02-03)”,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6.本刊对来稿实行同行审稿制度;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论文开辟“快审通道”,提供快速同行审稿。作者如果希望来稿进入“快审通道”,请附关于创新性的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据。

7.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作者为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若作者收到退稿通知,拥有对退稿意见提出申诉的权利。

8.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后,请将修改稿以Word格式或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以稿件编号为文件名并标注在软盘上,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利用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邮件主题须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姓名及修改稿字样。修改稿逾2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9.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10.确认稿件刊载后,其作者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2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马红梅,石雨,慕雅婷,等. 多维度视频定量评估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估中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16-120.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4.
 
[2] 章志超,熊键,刘金明,等. 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21-125.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5.
 
[3] 周艳平,王刚,张妍昭,等.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26-130.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6.
 
[4] 梁明,魏珍,谢荣,等. 虚拟现实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31-134.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7.
 
[5] 王爱君,金瑛,林玲,等. 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35-137.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8.
 
[6] 王军,刘碧博,郭倩玉,等. 多导睡眠监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睡眠结构的对比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43-147.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0.
 
[7] 马琳,何瑞波. 吸气肌训练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耐力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48-15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1.
 
[8] 陈进,陆建霞,苏敏.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53-156.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2.
 
[9] 彭小文,张盘德,尹杰,等. 高频超声检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57-159.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3.
 
[10] 刘骁杰,李永忠,郝彦,等. 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60-16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4.
 
[11] 陈金,石志鸿,于斌,等.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多裂肌肌纤维变化的临床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63-164.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5.
 
[12] 刘宸鋆,刘华,荣湘江,等. 护膝对跑步过程中膝关节外翻幅度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65-167.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6.
 
[13] 范桃林,朱乐英,戴金娥,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38-14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9.
 
[14] 张也,陈雪梅,许东升. 慢性背根神经节受压对大鼠脊髓背角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97-10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1.
 
[15] 王双燕,殷睿安,王培,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5-HT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03-109.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2.
 
[16] 陶希,李璐,唐文静,等. 觅食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及额叶5羟色胺1A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10-115.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03.
 
[17] 马樱,姚妹,毛姗姗. 脊髓性肌萎缩症相关生存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76-180.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9.
 
[18] 林懿,吴毅. 成对关联刺激影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81-184.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20.
 
[19] 王惠,李晓捷,李庆红,等. 渐进性抗阻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85-188.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21.
 
[20] 刘贵容,郑海清,胡昔权. 肝移植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89-19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22.
 
[21] 王谦,陈彩云,张生,等. 汶川地震十余年后截肢伤员腰背痛情况及风险因素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68-170.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7.
 
[22] 张少军,刘杨,杨海,等. 绵竹地区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71-175.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2.02.018.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