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
1009-2587
国内刊号:
50-1120/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5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黄跃生
复合影响因子:
0.957
开本:
邮发代号:
78-131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专家论坛、专家述评、专题重点号、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争鸣、会议纪要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简介
  •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地处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称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所在单位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烧伤研究所,拥有120张病床。200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军事医学烧伤科”荣誉称号,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模范烧伤科”。

    《中华烧伤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救治和整形的临床医师,以及与烧伤防治研究有关的科研人员。烧伤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涉及许多相关医学科学,特别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有密切关系。烧伤病程中出现的休克、感染、营养代谢、内脏并发症、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创面修复及康复等既是烧伤的重要问题,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本刊将择优刊登上述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栏目包括专家论坛、专家述评、专题重点号、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争鸣、会议纪要等。《中华烧伤杂志》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文稿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内容新颖,可读性强。

    《中华烧伤杂志》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10多个主要数据库收录,同时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im)》(又称《medline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社《化学文摘(ca)》、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ca on cd)、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日本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数据库》(jst)、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专家述评、专题重点号、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争鸣、会议纪要
中华烧伤杂志杂志投稿

1、《中华烧伤杂志》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中华烧伤杂志》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中华烧伤杂志》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中华烧伤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吕国忠,赵朋. 新型生物活性材料促进创面修复和皮肤再生[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05-110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1029-00373.
 
[2] 本期导读[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F01.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2.101.
 
[3] 陈斓,谢卫国,余刚. 重型甲型血友病致下肢假瘤伴迁延不愈感染性皮肤溃疡一例[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91-1193.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01-00366.
 
[4] 高压氧联合血红蛋白喷雾剂治疗放射性溃疡的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74.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2.102.
 
[5] 促进创面愈合的抗菌肽外用制剂的现状与前景[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93.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2.103.
 
[6] 李海胜,罗高兴,袁志强.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防治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99-1204.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28-00396.
 
[7] 刘毅. 瘢痕非手术治疗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94-1198.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705-00235.
 
[8] 吴近芳,洪旭东,金剑,等. 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58-1165.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914-00409.
 
[9] 王志勇,冯世海,范宝莉,等. 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37-1142.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16-00381.
 
[10]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等. 移植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43-1148.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24-00390.
 
[11] 狄海萍,母心灵,史继静,等. 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修复手足骨骼与肌腱外露创面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30-1136.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325-00103.
 
[12] 郭在文,宋明明,章杰,等. 基于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代谢功能预测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22-112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916-00414.
 
[13] 陈阿鑫,陈犹白,姜玉峰,等. 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66-1174.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927-00424.
 
[14] 卫裴,许钊荣,陈艺敏,等. 人羊膜上皮细胞外泌体对高糖环境下HaCaT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75-1184.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424-00154.
 
[15] 吕尚军,范荣辉,吴丹,等. 谷氨酰胺对经烧伤大鼠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细胞信号机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49-1157.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601-00208.
 
[16] 郭鹏. 烧伤后瘢痕组织内甲基化基因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85-1190.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1-00150.
 
[17] 李罡,张志,李叶扬,等.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16-1121.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07-00371.
 
[18] 李鹏程,贾赤宇,李东杰,等. 部分去表皮局部皮瓣修复结核性胸壁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2):1110-1115.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929-00337.
 
[19] 罗高兴,刘梦龙. 应用功能材料促进皮肤创面修复[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05-1010.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930-00340.
 
[20] 尚念胜,崔炳环,王成,等. 水凝胶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85-108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419-00133.
 
[21] 本期导读[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F01.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25.101.
 
[22] 用作创面敷料的载过氧化铜明胶海绵具有抗菌和加速创面愈合的特性[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23.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25.102.
 
[23] 原位合成由硒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明胶水凝胶具有增强的抗菌抗氧化及抗炎性能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23.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25.103.
 
[24] 贾珊珊,王晓川,焦亚,等. 皮肤伤口缝合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99-1104.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701-00334.
 
[25] 曹望北,高长有. 多功能水凝胶敷料治疗糖尿病致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90-1098.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715-00249.
 
[26] 黄韶斌,胡志成,张逸,等. 异体表皮干细胞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异体全厚皮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61-106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704-00339.
 
[27] 佟琳,胡晓龙,张万福,等.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应用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48-1053.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204-00050.
 
[28] 王雪欣,相阳,孟尧,等. 负压伤口疗法治疗不同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54-1060.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518-00194.
 
[29] 张清荣,杨晓,李正,等. 活性氧响应性抗菌微针对糖尿病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影响[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24-1035.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831-00299.
 
[30] 张超,李曌,宋薇,等. 含人脂肪来源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的创面修复效应初探[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11-1023.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813-00282.
 
[31] 董云青,李琳琳,朱宣儒,等. 含银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36-1047.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906-00304.
 
[32] 陈华玲,李茂君,罗伊美,等. 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严重烧伤患者探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70-1077.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315-00088.
 
[33] 卢迎,周琴,王立娜,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1078-1084.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412-00126.
 
[34] 郭光华,江政英. 危重烧伤救治的过去与现在和将来[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05-910.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209-00055.
 
[35] 荣向科,王凯,王彤,等. 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皮的制动效果探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87-98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01-00365.
 
[36] 本期导读[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F01.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0.101.
 
[37] 按照校正体重指数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烧伤复苏可减少液体量[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28.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0.102.
 
[38] 高蛋白摄入改善烧伤患者临床预后和营养状况的系统评价[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36.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0.103.
 
[39] 严重烧伤会导致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且促进其向释放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型转变[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28.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10.104.
 
[40] 李羽霖,陈诺,谢卫国. 血小板浓缩制品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90-995.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730-00363.
 
[41] 何李润,缪玉兰,郑舒芩. 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继发性瘢痕性脱发的研究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96-99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27-00392.
 
[42] 郭晓雨,谢卫国. 烧伤后创面皮肤色素沉着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1000-1004.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714-00344.
 
[43] 任盼,曹瑾,马富鑫,等. 自体大网膜游离移植在颌面部感染合并复杂窦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53-958.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721-00354.
 
[44] 朱冬振,姚斌,崔晓丽,等. 年龄对人增生性瘢痕硬度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37-945.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810-00374.
 
[45] 谭荣伟,刘曦,陈滢滢,等. 不同三维多孔结构对人工真皮血管化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59-969.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0715-00347.
 
[46] 罗汝斌,黄曼,胡行,等. 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46-952.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1017-00440.
 
[47] 陈丽娟,刘丽红,孙林利,等. 预防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范围综述[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70-977.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01027-00447.
 
[48] 张娟,柴雪珺,关立锋,等. 手部烧伤结局评估工具的汉化和跨文化调试及信效度检验[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78-986.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201-00042.
 
[49] 杨萌,戴小华,郭光华,等. 不同年龄段不同烧伤面积严重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策略及疗效评价[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29-936.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408-00119.
 
[50] 张元海,田鹏飞,张惟,等. 急救网络建设在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21-928.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707-00237.
 
[51] 李海胜,袁志强,宋华培,等. 回顾性分析和系统综述体外膜肺氧合在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11-920. DOI:10.3760/cma.j.cn501120-20210803-00266.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