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
1001-2346
国内刊号:
11-2050/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5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张亚卓
复合影响因子:
0.788
开本:
邮发代号:
18-56
期刊收录: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JST收录(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专家述评、临床与基础论著、经验介绍、专家讲座、技术改进、手术技术、病例报告、综述、争鸣、读者来信、国内外学术动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简介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全国神经外科专业性刊物。本刊致力于促进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本刊设有临床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技术改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专家述评、人物述林、病例报告等多种栏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能及时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重要进展以及新经验、新方法和新动态。对传递信息,更新知识,推动本学科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本刊是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学科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园地,深受国内外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欢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银奖。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JST收录(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述评、临床与基础论著、经验介绍、专家讲座、技术改进、手术技术、病例报告、综述、争鸣、读者来信、国内外学术动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投稿

1.《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简报等不超过1500字。

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4.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人”、“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 Xiaoyong?, WANG Zhongcheng, SONG Jiaren, et al. ?Beijing Neurosurgical Istitute, Beijing 100050

5.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

6.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图表 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辩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8.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10kPa(75mmHg);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9.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 309.476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cm3。

10.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小写;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1.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参考文献 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文献书写格式举例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三位以内全部写出,每个姓名中间加逗号;三位以上时,只写前三位作者,后加“,等”).文题.刊名[中文期刊用全名,西文按《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年份,卷(期)*:起止页.如:

1 王忠诚,张俊廷,杨少华,等.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5:128-134.

2 Nakahara T, Oki S.Muttagin I, et al. A new model of brainstem ischemia by embolization technique in cats. Neurosurg Rev, 1991, 14:221-229.

[书籍]序号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或作者.文题.见:主编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2).颅内肿瘤.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39-355.

2 Ojeman RG. Meningiomas clinical fentures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In: Wikins RH, Rengachary SS. Eds. Neurosurgery. New York: McGraw Hill, 1985:635-654.

1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4.来稿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15.来稿须附单位推荐者。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16.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081-108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406-00165.
 
[2] 马凯明,苑万众,王涛,等. 美国心脏协会改良斑块分型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无症状脑梗死的预警作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30-1135.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104-00007.
 
[3] 崔小鹏,赵岩,汪邦月,等.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36-1140.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221-00092.
 
[4] 杨建华,孙杨,李唐,等. 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41-1144.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226-00102.
 
[5] 倪端宇,张晓华,王雪原,等. 情景重现先兆在癫痫发作定位中的作用初探[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45-114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407-00169.
 
[6] 唐晓平,杨彬彬,赵龙,等. 经单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49-1153.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1225-00636.
 
[7] 张旭,杨理坤,朱洁,等. 颅脑创伤行颅骨修补术后发生钛网外露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54-115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517-00239.
 
[8] 张晓阳,魏成,彭大钊,等. Plk4在脑胶质瘤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59-1166.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519-00242.
 
[9] 耿新,成睿,王春红,等. 原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电场治疗二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67-116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1021-00546.
 
[10] 李佳义,蔡英杰,孙骇浪,等. 婴儿先天性颅内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70-1172.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1201-00602.
 
[11] 鲁崇尧,蒋霖,高广忠,等. 颅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卒中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73-1175.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814-00446.
 
[12] 李伟,杭春华. 经乙状窦前入路治疗表现为脊髓损伤的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76-117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626-00367.
 
[13] 焦玉明,付伟伦,曹勇. 基于脑网络外科理念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79-1182.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409-00174.
 
[14] 朱思鹏,霍续磊,吴震. 颅底脊索瘤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83-1185.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1117-00575.
 
[15] 邝苏慧,葛明. 儿童视路胶质瘤内分泌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86-118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715-00402.
 
[16] 邹婉婧,崔云,何艳姣,等. 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090-1096.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820-00407.
 
[17] 张明山,张宏伟,谷春雨,等. 经岩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097-1101.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203-00069.
 
[18] 吕鹏,王佳静,刘晓明,等. 伽玛刀治疗151例涉窦脑膜瘤的长期随访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02-1107.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107-00018.
 
[19] 孙增峰,施铭岗,尚彦国,等. 血流重建在累及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08-1113.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523-00252.
 
[20] 贾景元,杨吉鹏,任洪波,等. 混合现实技术在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14-111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831-00430.
 
[21] 伊西才,孙刚锋,高大宽,等. 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手术中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19-1123.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225-00101.
 
[22] 罗成焕,谢申浩,刘小红,等. 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1):1124-112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831-00479.
 
[23] 孟凡刚,刘冲,马若宇,等. 尾侧未定带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25-102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520-00245.
 
[24] 麦麦提力·米吉提,马木提江·木尔提扎,吴昊,等. 侵犯内听道的岩骨背侧脑膜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30-1034.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128-00059.
 
[25] 李远超,张国栋,张家旗,等. 新型去骨瓣减压术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35-103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1207-00611.
 
[26] 徐远志,薛亚军,汤俊佳,等.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术后并发鼻中隔黏膜瓣坏死的治疗体会[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40-1042.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1014-00535.
 
[27] 曾凡,张克难,张莹,等. PTPRZ1-MET融合基因阳性脑胶质瘤细胞对MET靶向抑制剂耐药机制的初步探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43-104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726-00372.
 
[28] 陈立刚,邹正,孔睿,等. G蛋白偶联受体30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49-1054.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519-00294.
 
[29] 陆文静,祝永杰,王新法,等. 儿童额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55-1057.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423-00195.
 
[30] 刘俊,廖玉清,赖文焘,等. 鞍下区胶样囊肿一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58-105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103-00004.
 
[31] 张建平,李登辉,焦鹏飞,等. 右侧眶上外侧颅骨骨膜窦一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60-1061.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320-00140.
 
[32] 安崧源,王永志,柴睿超. 液体活组织检查术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62-1065.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624-00310.
 
[33] 刘维海,韩鸿宾,杨军. 脑胶质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66-1069.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320-00144-1.
 
[34] 聂丁,赵澎. 肠道菌群与垂体腺瘤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70-1073.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209-00082.
 
[35] 黄晓飞,冯华,喻安永. microRNA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及分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74-1077.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907-00498.
 
[36] 刘智明,田永吉. 脑室外引流术后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78-1080.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00420-00250.
 
[37] 孔德生,刘伟豪,张耀武,等. 弥散张量成像对颈髓髓内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判断的初步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976-980.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317-00132.
 
[38] 顾文韬,李金全,寿佳俊,等. 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981-985.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630-00316.
 
[39] 王凯,程诚,姚庆宇,等. 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疗效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986-991.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725-00370.
 
[40] 孙梦纯,尚爱加,高干,等. 产前超声与胎儿磁共振成像在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992-996.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302-00107.
 
[41] 彭立玮,杨帆,毛紫龙,等. 颅底凹陷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997-1001.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727-00375.
 
[42] 刘晓东,李晋虎,陈毅,等. 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02-1007.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705-00325.
 
[43] 疏龙飞,代飞虎,张旭,等. 黄韧带整体显露技术在经皮微创通道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08-1013.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118-00041.
 
[44] 程涛,王鹏程,颜波,等.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14-101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630-00315.
 
[45] 苑斌,王杭州,王勇强,等. 儿童低能量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合并脊髓拴系的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19-1021.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621-00298.
 
[46] 张喆,陈航,张鹏,等. 髓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1022-1024.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622-00304.
 
[47] 贾文清. 脊髓脊柱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与思考[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0):973-975.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723-00369.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