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
1001-9391
国内刊号:
12-1094/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3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学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王生
复合影响因子:
0.645
开本:
邮发代号:
6-50
期刊收录: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述评、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职业病临床与中毒救治研究、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评价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简介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医疗和预防、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及环境保护等专业人员重要的参考性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重点报道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领域防治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反映国内本学科学术水平和进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第一届编委会总编辑为刘世杰教授,第二届、第三届编委会总编辑为刚葆琪教授,现任第四届编委会总编辑为王生教授。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自创刊以来,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我国预防医学和卫生学领域的高效核心期刊;所刊出的论文中获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及获奖论文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并被《Chemical Abstract》、《Medicus Index/Medline》、《中国科技期刊引文索引》等国内外十余种重要的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所收录。1993年以来,杂志连续6次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1996年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银奖”;2000年、2001年和2003年连续三届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设有述评、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职业病临床、职业安全、环境医学、监测与检验技术、综述、讲座、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卫生防护、尘毒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国内外学术动态等20多个栏目,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主要栏目:述评、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职业病临床与中毒救治研究、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评价。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职业病临床与中毒救治研究、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评价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杂志投稿

1、《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造性、逻辑性、实用性。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类文稿一般不超过5000字,其他栏目的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病例报告等不超过1500字。

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辨,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权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姓名请自行排序(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不加单位及角码,而在脚注中注明其单位(包括第一作者的邮政编码和所在城市或地区,应给到科室),如果作者有电子信箱,可在单位名称后加圆括号写出E-mail地址(不是必须给出项),例如:“作者单位:130021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病理科(E-mail地址)(张某、李某),外科(刘某);长春市胸科医院病理科(钱某),外科(孙某)”。单位名称已体现城市名者不必重复。文稿只一名作者的工作单位变更时,则用双层括号在其姓名后注出。如果作者指定的通信作者非第一作者,在按原格式列出作者单位后,再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如果该通信作者单位非第一单位而未列出邮政编码时,还应在作者姓名后给出邮政编码。凡集体署名的论文,于文末栏目右侧顶格写“(××××× ××整理)”的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有关信息.通信作者只列出一位。

4、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英文摘要篇幅各400字左右。《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英文摘要也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5、关键词:论著须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的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选用最直接年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6、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的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正文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共知共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如遇到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8、计量单位: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所用计量单位符号均为正体,斜体多于1个时,应全部负指数表示,如mg/kg/d应改为mg.kg-1.d-1.

9、根据国家标准,量的名称以下改动,投稿时请注意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量蝗符号为Ar;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量的符号为Mr;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量纲一的量,SI单位为1,不能用Dalton(D)或u,如分子量显585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000(或585×103)”;关于浓度,只有“B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国家标准中B代表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称为“B的浓度”(在国家标准中B代表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称为“B的浓度”,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量的符号为cB,单为“mol/L”或“mol/m3”。应正确使用以下量的名称:(1)B的体积分数;量的符号为φB,取代习用的B的体积百分浓度,即取代表示为“V/V”的百分浓度,(2)B的质量分类:量的符号为ωB,取代习用的B的质量百分浓度,即取代表示为“W/W”或“m/m”的百分浓度,如“2%(m/m)的硫酸”应写成“质量分类为0.02(或2%)的硫酸”;(3)B的质量浓度:量的符号为ρB,定义为“B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取代习用“(W/V)”或“(m/V)“表示的浓度,单位为“kg/L”或“kg/m3“。

10、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者示例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定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钮)。(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1、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王会宁,李鹏,张晓军,等. 燃煤电厂典型岗位噪声暴露水平测量及其危险度评估探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91-793.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512-00253.
 
[2] 朱勇,杜冰,信义亮,等. 高吸水树脂粉尘作业人员防尘口罩防护效果检测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94-796.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208-00675.
 
[3] 蒲艳,姚群梅,钟加菊,等. 致命鹅膏中毒三例报道[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87-788.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221-00707.
 
[4] 邵海燕,王景伟,朱晓莉,等. 一例口服盐酸中毒的救治[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89-790.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10-00330.
 
[5] 杨旭,周彬,汤利娜,等.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离子色谱无衍生测定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83-786.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104-00613.
 
[6] 杨尚,谭诗旖,陈适. 选择性自噬受体p62对纤维化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97-800.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218-00699.
 
[7] 刘慧婷,郑柏宁,郭静宜,等. 1958至2018年广州市尘肺病新发病例回顾性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79-782.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01-00305.
 
[8] 谭诗旖,邹辉,杨畅,等. 白术内酯-1对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和自噬及凋亡的影响[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21-725.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01-00310.
 
[9] 李淑娴,庞心如,严海月,等. 二甲双胍对矽肺大鼠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26-732.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930-00552.
 
[10] 赵赞梅,郑亦沐,李树强. 光气急性染毒对大鼠肾脏的影响[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33-737.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714-00406.
 
[11] 方芳,余小玲,牛东升,等. 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关联研究技术筛选的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候选基因[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38-743.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518-00267.
 
[12] 刘永建,徐文嫔,王岩,等. 低T3综合征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44-747.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201-00662.
 
[13] 李娟,张靖琦,姚亚秀,等. 职业性铝接触对作业工人言语功能的影响[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48-751.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03-00315.
 
[14] 王鲁娜,徐酩,高玥,等. 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工人骨密度影响的现状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52-756.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16-00342.
 
[15] 陈培仙,谭德立,刘移民,等. 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57-762.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24-00363.
 
[16] 高世刚,李炜,李小娟,等. 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63-765.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109-00621.
 
[17] 胡天琪,陈志冰,刘玮,等. 职业应激对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66-769.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930-00541.
 
[18] 李小亮,孙全富,刘建香,等. 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70-775.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720-00419.
 
[19] 王晓晓,魏滨,刘小莉,等. 某医院麻醉医师噪声烦恼度调查研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10):775-778.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528-00296.
 
[20] 武珊珊,于金宁,李静芸,等. 振动筛分机除尘系统优化及现场应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696-699.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019-00588.
 
[21] 宫玉,孟庆冰,刘亮,等. 警惕高致死性杀虫剂虫螨腈中毒(附四例病例及文献复习)[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689-693.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10513-00251.
 
[22] 孙莹莹,陈潇荣,赵光举,等. 日本红菇中毒致消化道出血一例[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694-695.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027-00579.
 
[23] 张福钢,赵玮,闫慧芳. 冻干牛血中汞标准物质的研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685-688.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820-00483.
 
[24] 晁斌,邱士起,倪锡河,等. 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700-702.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016-00584.
 
[25] 马璨,左昕,孙冉,等. 一例职业性石棉所致肺癌的诊断鉴定思考[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702-703.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08-00322.
 
[26] 崔亚男,余善法. 多组学技术在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704-708.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022-00594.
 
[27] 刘康丽,蒋路平,张敬东. 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708-712.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601-00307.
 
[28] 倪洋,张继勉,曾强. 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对人类的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713-716.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0416-00202.
 
[29] 郭梅,许洁.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诱导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与自噬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9):717-720. DOI:10.3760/cma.j.cn121094-20201025-00510.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