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国际刊号:
1674-1366
国内刊号:
11-9285/R
审稿时间:
3-6个月
创刊时间:
2007
类别:
统计源期刊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黄洪章
复合影响因子:
0.462
开本:
邮发代号:
期刊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述评、专家笔谈、专家视频讲座、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口腔教育专栏、护理专栏、继续教育园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设备技术介绍、会议纪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简介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于2007年2月创刊。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以CN11-9285/R和ISSN1674-1366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荣获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优秀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以CD-ROM光盘附导读形式出版发行,是一本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实现了传统纸质期刊与电子媒体的结合;是“十二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的中华医学会电子版医学系列杂志之一。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口腔医学的专业论著、专家视频讲座等,其可视性强,是广大口腔医疗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我刊恪守办刊宗旨,以突出“中华”特色、发挥载体优势、丰富品牌内容、严格编辑规范和强化出版质量为总体思路,于2010年3月开通网站并正式启用远程编审系统,2010年4月获评“中华医学会优秀连续型电子出版物”,2011年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我刊还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常设栏目有述评、专家笔谈、专家视频讲座、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口腔教育专栏、护理专栏、继续教育园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设备技术介绍、会议纪要等。以口腔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口腔医学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经验,及与口腔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医学和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读者群覆盖全国各级医院、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是广大口腔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平台,是一个普及面广的口腔医疗人员获取新知识、交流信息的最佳途径。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专家笔谈、专家视频讲座、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口腔教育专栏、护理专栏、继续教育园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设备技术介绍、会议纪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杂志投稿

1.《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文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建议多附图。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综述、讲座5000字左右,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以上数字均不含图),疑难病例分析的文章可以图像为主,贯穿文字说明和评析,专家视频讲座为30~60分钟。

2.《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文题含义应一致,请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3.《中华口腔医学研究》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改;作者单位以邮政编码、所在省市县、单位全称、具体科室为顺序列于文题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需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该刊发表的函件。外籍作者的姓名、单位均用原文字书写。通信作者一般指课题设计者,如为研究生课题,通信作者即为研究生导师。

4.摘要:论著综述需附中、英文摘要,应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均为300~500字(词)。论著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5.关键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词汇。如无相应词汇,可按下列方法处理: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6.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要注明)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7.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8.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一篇文章一般不宜超过4个,不超过5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9.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组合单位符合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改为ng·kg-1·min-1。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10.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329.476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而不写成4×3×5cm3。

11.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均用斜体。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

12.图表:每幅图(表)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完整的简短确切的图(表)题,应有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表)的下方。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说明文字应简短,不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电子图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方加一条附加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3.动态图像: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大小在5M以内。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

14.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于右上角标出。不要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出刊周期目录
[1] 邹慧琼,刘雅芳,张涵,等. 牙周炎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61-266.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1.
 
[2] 蓝凯文,戴驰,聂嘉祺,等. 牙磨耗评价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67-271.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2.
 
[3] 杨雨虹,李歆,邓永强.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临床意义及软组织不足的防治[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72-277.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3.
 
[4] 王睿瑾,张嘉琪,衣颖杰,等. 牙科可切削聚醚醚酮表面抛光性能的初步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78-283.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4.
 
[5] 王万锋,徐正一,李家硕,等. 不同酸蚀模式对新型窝沟封闭剂在牙釉质表面粘接耐久性的影响[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84-291.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5.
 
[6] 李国文,刘依,崔敏毅,等. 口腔放射工作人员连续10年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92-295.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6.
 
[7] 刘畅,徐骋,宁杨. 左颏下横纹肌肉瘤放化疗术后牙齿发育不良一例[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296-299.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7.
 
[8] 寇鹏,李志萍,李迎梅,等. 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伴双侧多发肺转移一例[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300-304.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8.
 
[9] 程谷,杨荣涛,李祖兵,等. 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305-308.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09.
 
[10] 林锐钿,李子涵,古丽莎. 内质网应激在骨代谢及其稳态中的作用[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309-313.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10.
 
[11] 任玲,刘威震,王小婷,等. 大块树脂微渗漏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314-319.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11.
 
[12] 王芳,刘炀,周明莉,等. 精神心理因素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5):320-324.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5.012.
 
[13] 陈宇翔,黄群,闫怡轩,等. 先天性唇腭裂三级综合防治及规范化序列治疗指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193-197.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1.
 
[14] 赵路,张哲儒,贾骏麒,等. M2型巨噬细胞抑制放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198-206.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2.
 
[15] 邢超,徐灵巧,廖文婷,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髁突软骨细胞再生的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07-214.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3.
 
[16] 张凤,游月华,周珊羽,等. 不同加工工艺及材料制作瓷嵌体适合性的实验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15-221.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4.
 
[17] 廖莹,邢向辉. 南京市视力障碍儿童患龋状况、龋活跃性和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22-227.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5.
 
[18] 李莉玫,朱耀旻,姚微,等. 颏成形术联合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对颞下颌关节内紊乱伴下颌偏缩畸形的治疗作用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28-233.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6.
 
[19] 王兵,国丹妮,衡墨笛,等. 上下颌牙列缺失应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复制义齿修复一例[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34-240.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7.
 
[20] 郭敏,麦穗,卢嘉蕊,等. 橡皮障隔离下显微根管治疗教学模具的制备与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41-244.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8.
 
[21] 李逸,陈北辰,朱丽,等. 缺氧外泌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及在口腔医学应用的展望[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45-254.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9.
 
[22] 周嘉玮,崔颖秋,毛喆,等. 采用双侧下颌牵引成骨术治疗皮罗序列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4):255-260. DOI: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10.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