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
1007-7480
国内刊号:
14-1217/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97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学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栗占国
复合影响因子:
0.434
开本:
邮发代号:
22-153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专论、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病例讨论、异域采风、病例报告、作者读者编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简介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97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为风湿病学专业学术期刊。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风湿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风湿病学学术交流”的办刊宗旨指导下,《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为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获得1998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被共青团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一等奖;1999—2002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专论、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病例讨论、异域采风、病例报告、作者读者编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杂志投稿

1本刊欢迎论著、临床研究、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技术交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的稿件。专论的稿件主要为约稿。

2对来稿的要求

2.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简报等不超过1500字。

2.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2.3作者作者姓名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请另附页写明,不要写在正文中。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人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论文,于文末栏右侧顶格写“(×××××整理)”的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有关信息。通信作者只列一位,由投稿者自己确定。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2.4序号及标题层次文中的各种序号,全部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左起顶格书写。标题层次按第一层1,第二层1.1,第三层1.1.1,第四层1.1.1.1的顺序逐级标明,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分隔,最后一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

2.5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苏改秀,王新宁,张丹,等. 婴幼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七例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05-810,c1.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118-00030.
 
[2] 楚燕芳,李亚卓,徐鹏慧,等. 以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为共病求诊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一例及文献复习[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11-815,c1.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222-00491.
 
[3] 贠泽霖,李玉慧. 精准治疗风湿病:任重道远[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6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804-00307.
 
[4] 周青芳,翁若航,凌加云,等. 以白塞病为表现的GATA2基因突变一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20-822,c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409-00134.
 
[5] 尹晶,赵倩倩,马继军,等.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二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23-826.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124-00443.
 
[6] 刘利鹏,马菲菲,王凌. 以反复多发动脉瘤起病的白塞病一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26-828,c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214-00475.
 
[7] 陈艳红,祖蓓蓓,孙丽,等. 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16-819,c1.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218-00056.
 
[8] 陈珂彦,李玉慧,张学武.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29-83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106-00005.
 
[9] 厉瑶,陈红波.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32-837.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214-00475-1.
 
[10] 马叶叶,赵彦萍,张娟,等. 铁死亡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展望[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37-841.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229-00502.
 
[11] 马文兰,白灵,朱嘉睿,等. 抗黑色素瘤细胞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41-845.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225-00073.
 
[12] 赵敏,庞梦端,张洪峰. 司库奇尤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46-850.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222-00066.
 
[13] 武雪,王学彬. 整合素相关蛋白及其配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50-853.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318-00107.
 
[14] 包乌日罕,李鸿斌. B细胞亚群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53-858.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222-00067.
 
[15] 霍荣秀,郭乾育,米良煜,等. T细胞亚群与抗磷脂综合征[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58-86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811-00309.
 
[16] 罗静,陈嘉琪,张丽宁,等. 不同性别和年龄起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比较[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793-799.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113-00414.
 
[17] 赵静,张敏,李云,等. 山西五台山僧人血尿酸水平测定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2):800-804.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113-00415.
 
[18] 高文琴,张改连,杨艳丽,等. 系统性硬化病甲襞微循环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39-746.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216-00479.
 
[19] 刘剑刚,杨钊田,杨卫彬.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蛋白表达[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47-753,C11-3.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118-00029.
 
[20] 李嘉辰,李玉慧. 半量和稳定剂量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对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复发的作用比较[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46.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802-00303.
 
[21] 孟广强,王晶石,吴林,等. 干燥综合征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一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58-760.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113-00408.
 
[22] 钮含春,张红姗,王静砉,等.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左心室 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一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60-761,C11-4.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223-00492.
 
[23] 张清林,刘琳,杨君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XCL12/CXCR4变化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54-757.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330-00119.
 
[24] 姜莉,党万太,周京国. 硬脂酸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62-765.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722-00289.
 
[25] 马茹,陶庆文,鄢泽然,等. Wnt/β-连环蛋白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66-769.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902-00325.
 
[26] 刘雷,洪学志,陈晓欢,等. 肠道菌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69-774.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623-00259.
 
[27] 苏勤怡,乔军,张升校,等. 低密度粒细胞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74-778.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1105-00389.
 
[28] 赵星星,马丹,杨和霖,等. 代谢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78-781.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601-00233.
 
[29] 卢小平,曾惠琼,叶志中. 神经精神性狼疮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82-784.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428-00178.
 
[30] 康亚亚,高惠英. 常见自身免疫病相关眼病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85-789.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930-00361.
 
[31] 霍荣秀,郭乾育,米良煜,等. 补体激活与补体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及病理妊娠中的价值[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89-79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616-00255.
 
[32] 朱富,冯媛,林浩博,等. 艾拉莫德经Smad3/p300通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 1介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胶原分泌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21-726,C11-1,C11-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10114-00012.
 
[33] 吴思凡,马莉莉,陈慧勇,等. 不同诊断/分类标准对大动脉炎诊断的价值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27-732.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00426-00175.
 
[34] 赵娟,屈嘉豪,刘力源,等. 神经精神狼疮109例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733-738. DOI:10.3760/cma.j.c141217-20200910-00338.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