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
1001-8050
国内刊号:
50-1098/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5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协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王正国
复合影响因子:
0.938
开本:
邮发代号:
78-83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主要栏目:
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道、综述、讲座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简介
  •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2005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1995年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优秀期刊三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5周年优秀期刊银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道、综述、讲座
中华创伤杂志杂志投稿

1.1《中华创伤杂志》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短篇论著、简报、经验交流一般不超过2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200字。均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1.2 《中华创伤杂志》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收录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1.3《中华创伤杂志》来稿要求一式2份,其中1份为原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但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2份原始照片。来稿原则上应用A4纸双倍行距打印,每页字数限定在400字。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寄出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件编号。请自留底稿。本刊对不刊用的稿件以平信方式将退稿通知书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原稿一律不退还作者,但原始照片将寄还作者。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凡版面拥挤、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1.4欢迎用电子邮件投稿,同一稿件不要既用电子投稿又投打印文稿。同时,须附单位介绍信。上传的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如需上传图片建议用JPEG格式。上传图片时建议用以下2种方式:(1)将您所要上传的图片用Winzip或WinRAR压缩软件压缩成一个“压缩文件包”再上传;(2)将您要上传的图片嵌入Word文档。上传文件的数量可以自行设置。

1.5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采取双盲法。作者如对退稿有异议,可向编辑部提出书面申诉,编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议,并予答复。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内的文稿每篇20元,超过1 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

1.6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最高学历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

1.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军队、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054206)”,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1.8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发表。申请学术论文进入“快速通道”的要求:(1)凡内容涉及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达到或超过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论文,均可申请进入“快速通道”;(2)作者本人提出进入“快速通道”申请;(3)作者提供国内外数据库的查新报告;(4)作者提供两位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的推荐信,推荐信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为“最新”、“首创”及申请快速发表的理由;(5)作者提供申请快速发表论文的作者署名无争议、发明权(即首创权)无争议的证明;(6)作者提供论文和相关照片一式2份(必须附寄软盘或光盘);(7)作者提供由作者单位科研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凡符合上述规定和要求,且获准进入“快速通道”的论文,将由本刊编委会总编辑、相关专业编委共同审议决定是否刊登,如编委会审查后同意论文发表,本刊承诺该论文于获准进入“快速通道”后4个月内刊出。

1.9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可致电本刊编辑部了解稿件处理情况。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并陈述理由,切勿一稿两投。

1.10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将文件名标注在软盘上,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利用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修改稿首页须注明稿件编号。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1.11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1.12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以论著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2册,以其他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1册。

《中华创伤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党星波,杜工亮,马龙洋. 创伤复苏单元的特征及建设要点[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57-1061.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822-00453.
 
[2] 冯皓宇,刘强. “十三五”期间中国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诊治研究亮点[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62-1067.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625-00360.
 
[3] 高远,郝德慧,邱晨,等. 清单化护理在高能量损伤所致闭合性软组织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26-1129.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508-00290.
 
[4] 杨宁,张宁致,何雪俊,等. 小鼠视神经损伤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率的影响[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35-1140.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528-00324.
 
[5] 廖观祥,李经堂,龙智生,等. 内镜治疗躯干及四肢贯通伤并异物残留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30-1134.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714-00386.
 
[6] 阎仁福,邱晟,苏忠周. 抗X活性浓度监测辅助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41-1146.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730-00411.
 
[7] 赵志明,舒衡生,石博文. 扩髓-冲洗-抽吸技术治疗骨缺损和髓腔感染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47-1152.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716-00388.
 
[8] 黄虹皓,杨柯,吴西强,等.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复苏性剖胸术治疗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预后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12-1118.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426-00267.
 
[9] 何凌霄,陈琪,张欢,等. 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肌肉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68-1073.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426-00268.
 
[10] 李海,刘志远,聂开瑜,等. 自体血管移植桥接巨大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74-1077.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816-00439.
 
[11] 李颖,杨俊生,杨智伟,等. 牵引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78-1082.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322-00194.
 
[12] 郑益钒,钱胜龙,柯烯,等. 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83-1089.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729-00409.
 
[13] 熊晨,何贵平,张堃,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90-1098.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515-00300.
 
[14] 刘波,乔之军,曹光华,等. 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099-1104.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408-00232.
 
[15] 王华松,姜壮,秦佳军,等.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05-1111.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711-00382.
 
[16] 张董瑜,冯琪,邵长会,等. 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19-1125.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506-00284.
 
[17] 胡衍,陈晓,苏佳灿. 重视骨髓脂肪组织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调控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968-972.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720-00395.
 
[18] 姜春岩,赵阳.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式选择及影响因素[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973-978.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629-00368.
 
[19] 廖博,朱莹,谭乔燕,等.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跟腱损伤小鼠疼痛步态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1026-1033.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330-00211.
 
[20] 佟雁翔,王斌,贾燕飞,等. 力生长因子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1034-1041.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604-00328.
 
[21] 朱瑾,李文军,陈山林. 不畏浮云遮望眼,团结奋斗谱新篇——记中国手外科发展历程[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961-967.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915-00492.
 
[22] 牛轶雯,陆树良,黄跃生,等. 中国创面修复科质量控制手册(2021年试行版)正式发布[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1055-1056.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918-00505.
 
[23] 徐美光,陈保军,韩潜,等. 肩袖肌腱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1042-1047.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612-00338.
 
[24] 陈培生,林小凤,林凤飞,等. H型血管耦联成血管-成骨机制在骨微环境重构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1048-1054.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525-00321.
 
[25] 程界山,余长永,刘武新,等. 肋骨骨折后引发血胸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1017-1025.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317-00179.
 
[26] 申科律,计李超,成茂华,等.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1):990-996.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629-00365.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