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际刊号:
1003-8280
国内刊号:
10-1522/R
审稿时间:
3-6个月
创刊时间:
1985
类别:
CSCD核心期刊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刘起勇
复合影响因子:
1.047
开本:
邮发代号:
期刊收录: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Pж(AJ)(俄),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调查研究、综述、经验交流、PCO专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简介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期刊。1985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方针,积极交流医学动物、卫生害虫及相关传染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不断提高媒介生物学的学科与学术水平;开展学术争鸣,提高专业人员水平,为指导我国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重大传染病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服务。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刊载内容:(1)媒介生物(鼠类、蚊类、蝇类、蜚蠊、蚤类、蜱类等)的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等;(2)媒介生物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媒介生物的控制药剂与器械;(3)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媒介效能、病原检测技术及预防控制技术等;(4)卫生杀虫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新产品、新信息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调查研究、综述、经验交流、PCO专栏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疾病控制、爱国卫生、植保、林保、草原保护、交通部门、灭鼠和卫生杀虫药械生产厂家及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临床医院等各个层次的专业人员。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于2005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第四版),2009年本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收录;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国内外10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5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版质量奖;2000年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河北省第六届评刊编辑部质量奖;中文核心期刊(2004)。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Pж(AJ)(俄),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调查研究、综述、经验交流、PCO专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杂志投稿

1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对来稿的要求

1.1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验设计合理,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打印清晰。论著、综述等文稿一般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等一般在1000字左右。

1.2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为使读者一目了然,文题中原则上不使用拉丁文缩略词,应使用中文名称或其规范简称。最好不用副标题。

1.3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参与工作的多少和对该论文承担的责任之轻重依次排列。作者排序在来稿时即应确定,修稿或校对时不应再做变动。必须变动时,应提供第一作者单位的介绍信。作者单位名称(应标注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同时提供第一作者简介,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汉族除外),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和主攻研究方向等,以及Email信箱。

1.4 中、英文摘要 一般论著的中、英文为结构式摘要, 应该是从全文浓缩出来的精华,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4部分, 约600字为宜。其中, “目的”及“结论”要明确, 与文章的“题目”三者提法应该一致;“方法”即实验设计, 要求具体;“结果”指主要发现, 要有具体数据支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本研究”等词语。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省份名称。

1.5 关键词 需标引3~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1.6 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1.7 图表 图、表题目均须列出英文(中、英文对照格式)。表题置表的上方,表注置表的下方。一般使用三线表(即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可以加一条分界栏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有效位数一致。表头及表身均要简单明了。表格一律插在文内相应位置。图题置图的下方,图注置图题之上。所有统计图均需提供原始数据(Excel原图),或将数据另页附在文后,注明“某图原始数据”字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在注释中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并标明上、下方向。

1.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一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min)”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V应用斜体。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形式表达,例如: 600×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离心10 min。

1.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字空半个阿拉伯数字(1/4个汉字)的间空,不用“,”分节法。恰好4位的整数可以不分节。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而百分数公差其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能写成“4×3×5 cm3”。

1.10 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P值应给出实际数值,不宜用大于或小于表示,而用等号表示,小数点后保留3位数。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11 缩略语 文题不使用,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转行。

1.12 参考文献 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内部刊物及资料均不作文献引用。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 刘起勇,孟凤霞,鲁亮,等.探索中国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之路[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4):261-264.

[2] 汪诚信,潘祖安.灭鼠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88-192.

[3] Dhanda V, Mourya DT, Mishra AC, et al.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in mosquitoes reared from field collected immatures and in wild caught males[J]. Am J Trop Med Hyg,1989,41(6):732-736.

[4] 虞以新.中国重要蠓类的鉴别[A]//陆宝麟. 中国医学动物鉴定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41.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高涵,王四宝. 媒介肠道共生菌控制疟疾传播:20年进展与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09-51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1.
 
[2] 刘起勇,刘小波. 中国消除疟疾媒介按蚊控制策略和技术[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13-51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2.
 
[3] 付文博,闫振天,郭静,等. 中国按蚊属蚊虫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19-52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3.
 
[4] 周秋明,林琳,董昊炜,等. 基于多态微卫星DNA的中国雷氏按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26-53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4.
 
[5] 董昊炜,南春燕,周秋明,等.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现场中华按蚊及其孳生地水体菌群结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33-54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5.
 
[6] 赵琼瑶,邱星辉,杨研,等. 四川省广元市中华按蚊杀虫剂靶标基因的多态性及抗性突变频率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41-54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6.
 
[7] 朱素娟,金行一,徐卫民,等. 杭州市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46-55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7.
 
[8] 左丽娟,柯春荣,刘莹,等. 云南省大理州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按蚊分布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51-552,56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8.
 
[9] 郭秀霞,程鹏,刘丽娟,等. 白纹伊蚊紫外光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特征[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53-55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09.
 
[10] 李静,佟颖,曾晓芃,等. 杀蟑胶饵的失水率及适口性变化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60-56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0.
 
[11] 岳锡宏,史深,袁江玲,等. 基于不同媒介效能模型的簇鬃客蚤鼠疫媒介效能评价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64-56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1.
 
[12] 母群征,李欣颖,刘蓉蓉,等. 黑龙江省黑河市部分地区啮齿动物体表寄生恙螨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70-57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2.
 
[13] 石彦丽,赵建国,韩谦. 海南省不同模式猪场蚊虫密度及活动规律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76-58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3.
 
[14] 张家林,黄发源. 安徽省2015-2019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82-58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4.
 
[15] 司晓艳,白国辉,宋利桃,等.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2017-2019年鼠类监测数据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86-58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5.
 
[16] 谷增齐,武恕星,崔法曾,等. 河南省三门峡市黑热病媒介白蛉生态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90-59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6.
 
[17] 王卓,吴琼,金美松,等. 中国长白山地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感染调查及基因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94-59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7.
 
[18] 胡远峰,谭梁飞. 湖北省鄂州市2016-2020年蜚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599-60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8.
 
[19] 韩晓莉,赵勇,高文,等. 基于季节性分解的圆形分布法在蚊虫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04-60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9.
 
[20] 任飞林,沈建勇,付云,等. 布雷图指数与诱蚊诱卵指数监测白纹伊蚊幼蚊密度的重复测量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08-61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0.
 
[21] 王金娜,王晓林,侯娟,等. 浙江省"无四害村"建设经验及标准探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13-61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1.
 
[22] 吴丽群,周良才,陈晓敏.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不同场所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18-62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2.
 
[23] 刘戈,张晖,尹小平,等. 准噶尔中蒙边境区首次发现长尾黄鼠皮蝇蛆及寄生蝇预警监控[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24-62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3.
 
[24] 汪梅青,陈辉,姚润,等. 江苏省徐州地区地脚粉中粉螨孳生现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29-63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4.
 
[25] 何亚明,季恒青,彭国雄,等.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杀蟑饵剂药效测定与现场应用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33-63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5.
 
[26] 邓惠,刘礼平,许齐爱,等. 3种蚊虫引诱剂与不同流量CO2对白纹伊蚊诱集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37-64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6.
 
[27] 肖汉森,何亚明,季恒青. 灭蟑饵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42-64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7.
 
[28] 赵京阳,吴文静,李志强,等. 日本白蚁防治技术研究及行业管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5):647-65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8.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