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
1006-9771
国内刊号:
11-3759/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95
类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协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吴弦光;李建军
复合影响因子:
0.927
开本:
邮发代号:
82-35
期刊收录: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专题、基础研究、综述、临床研究、讲座、国际专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简介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社区、职业、社会、管理、信息和设备器械等方面。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以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己任。高水平稿件可以快速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省部级基金项目稿件可以从优。主要报道康复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面向从事康复科研、临床、教学的工作者,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临床各科医师和大专院校师生等。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既面向三级医院康复科、神内科、理疗科、老年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也面向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及患者。每期设立专题,对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类论文及符合专题内容的稿件,本刊采用快速通道尽快发表。同时,还会兼顾临床和基层稿件等。获奖情况: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栏目设置

    专题、基础研究、综述、临床研究、讲座、国际专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投稿

一、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投稿要求

1、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并加盖单位公章。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每篇来稿须付100元稿件处理费(英文稿件处理费150元)。

3、来稿要求:文字打印稿一式2份,并附WORD格式(或.txt格式)文档或网络投寄电子稿件,其他格式恕不受理。手写稿须字迹清楚。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原始照片以备彩色排版用,或者提供数码格式文件(.jpg,.imp,.tif)。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英文部分必须打字。请自留底稿。未被采用的稿件一律不退还。

4、来稿首页及未页:首页仅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以及正文。中英文须一致。未页包括以下内容:附上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每位作者的姓名及其汉语拼音(请特别标记出前3位作者)、中英文单位名称(含科室,将每个作者列于其单位名称之后,并附每个单位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基金项目及其编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提供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个人简介,包括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最高学位、职称及主要研究方向,曾获何国家级、部级和省级以上奖励(请附证书复印件)。为联络快捷,请务必告知联系人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

5、如果论文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请附关于创新性的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据,我们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

6、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7、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2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8、本刊所有录用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网络期刊等方式出版。如有异议,请特别说明。

9、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赠当期杂志5册。如作者多,可多赠,保证每位作者1册。如需向同行赠送,可提前告知编辑部。

二、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撰稿要求

1、题目:题目须言简意赅、主题明确、文题相符,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使用缩略语,英文不超过10个实词。每篇文章均需附英文文题。

2、作者署名:作者应是:①论文学术思想的构思者或设计者;②采集实验数据并能给予解释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者;④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各条均须具备。作者姓名的排列顺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3、摘要:A类(论著、综述类):论著需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综述需附中英文叙述性摘要;B类(经验交流、技术介绍类):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C类(其他):附英文题目。结构式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部分。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中英文应一致。

4、关键词:所有稿件需附3~7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汇。

5、正文:论著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和讨论。每个部分可用阿位伯数字表示顺序,各个部分内部再分层次,可类比“1,1.1,1.1.1……”表示。①材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来源及观察治疗时间,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分组情况,每组患者的数量,性别构成,年龄范围,年龄的χ±s,病变部位及性质,并对一般资料做统计分析,说明其可比性。若是实验,则应说明动物的种系,分组方法,每组的数量,雌雄,体重范围及(χ±s)值,并说明各组的可比性,指出实验的试剂、仪器及其来源、型号等。②方法:临床治疗应说明疾病程度分类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的治疗方法,疗效判定标准及评价方法,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软件名称、版本)等。实验须介绍设计方法。③结果:将数据以表或图的形式列出,并进行统计处理,客观地得出结果。④结论与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说明得到的启发,或根据结果提出问题及进行展望。

6、统计研究设计:应说明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属于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的具体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说明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统计名词及符号请按照国家《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χ;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χ2;相关系数用英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υ;概率用英文大写P。

7、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χ±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u—Ql)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8、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要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9、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P<0.05为对比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对比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为对比组之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尽可能给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10、医学名词:以1989年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各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1、图表:凡用文字能够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如用图表,则文中不需再重复数据,只概述要点即可。同一数据不要用图和表重复表达。引用他处的图表应注明出处。①表:采用三线制。表题位于表的上方,表注位于表的下方,用“表1、表2、表3……”表示。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②图:图稿采用白纸单面墨绘或计算机激光打印,须清晰。③照片:提供彩色原件,反差分明,清晰可辨。最好提供图像格式电子文档原件,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中。不收负片。图和照片应标记清楚作者姓名、序号、在文中的位置、上下方向。规格8cm×12cm。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12、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部出版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常用单位的表示有“pg,ng,μg,mg,g,kg;μl,ml,L;μm,mm,cm,m;s,min,h,a;℃;nmol,μmol,mmol,mol”等,但人体压力值(如血压、眼压、中心静脉压等)的计量单位仍使用mmHg或cmH2O,首次使用时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13、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时,每3位数字为1组,组间空1/4汉字。但序数词的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10%”,(50.2±19.4)%。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如前后单位一致,可省略前一个单位,如5cm×6cm×8cm,可写成5×6×8cm,但不能写成5×6×8cm3。

14、缩略语:题目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全称(含中英文)。缩略语应尽量少用,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请勿引用他人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按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参考文献的来源请在文题后用[]标出,引自期刊的为[J],专著为[M],论文集为[C],报纸为[N],专利为[P],标准为[S],报告为[R],学位论文为[D]。论著引用文献一般在10~15篇,综述在25~30篇,并以近5年内的文献为主。非正式出版物上的资料请勿列入,尽量不引用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内,在刊名后应注明“待发表”,在本文正式刊印前如已刊出,应尽快补充已发表的年、卷、期、页码。文献中的英文应打字。中外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西文作者著录姓的全称及名的首字母缩写(中间不加缩写点)。日文作者姓名及文题请用原文,不能用中文汉字代替。参考文献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须著录起止页,起止页中间用“—”,不用“~”。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举例:

[期刊]:作者(全部,超过3个人时用“,等”).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书籍]:主要责任者(全部).书名[M].版次(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出版年:起-止页.

[书中析出文献]:章节作者.题目[M]//书的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

[报纸]:作者.题目[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

[电子文献]: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

[1]缪鸿石.创伤康复与生长因子(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2):85—89.

[2]王荫华.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成套测验[M]//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4—113.

[3]刘燕玲.糖尿病人能吃甜的吗?[N].健康报,2000,7-10(3).

[4]万锦堃.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4]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出刊周期目录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1-5.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1.
 
[2] 吴弦光,陈迪,荀芳,等. 发展康复事业促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6-14.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2.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卒中后失语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15-23.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3.
 
[4] 孙宁,黄富表,叶婷. 青壮年脑卒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24-31.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4.
 
[5] 唐强,王雪,穆姿辰,等. 针康法促进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32-37.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5.
 
[6] 王亚囡,张通,杜雪晶,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与平衡功能的关系[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38-43.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6.
 
[7] 吴晓莉,胡雪艳,张玉阁,等. 脑卒中康复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及对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44-49.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7.
 
[8] 高飞,刘丽旭,陈予东,等. 脑卒中后Holmes震颤发生率及其预后[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50-54.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8.
 
[9] 丁妍怡,张胜行,刘雨露,等.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55-61.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09.
 
[10] 陈莉琳,黄牡丹,郑海清.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识别与评估:Scoping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62-68.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0.
 
[11] 赵静,刘小菠,李涓,等. 事件相关电位应用于认知功能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69-78.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1.
 
[12] 支金草,张世雯,黄美灵,等. 导致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Scoping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79-89.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2.
 
[13] 刘绍文,魏聪惠,单新颖,等. 下肢截肢患者的脑功能连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90-94.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3.
 
[14] 阴涛,郑遵成,高强.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神经传导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95-99.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4.
 
[15] 邹敏,王艳郁,孙宏伟,等. 基于ICF模式的康复心理学:学科范式与内容[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100-104.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5.
 
[16] 刘冯铂,张忠秋,李安巧,等. 正念训练改善残疾人情绪和心理接受效果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105-110.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6.
 
[17] 张萌,邱卓英,蔡赓,等.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111-118.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7.
 
[18] 陈婷,谢甘霖,叶文文,等. 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119-124.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2.01.018.
 
[19] 张萌,周晟,邱卓英,等. 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国际政策架构与内容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365-1373.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1.
 
[20] 周晟,张萌,邱卓英,等. 将身体活动融入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政策与发展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374-1383.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2.
 
[21] 杨宝仪,姜静远,戴栖,等. 基于ICF构建学习障碍儿童功能分析与运动康复方案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384-1392.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3.
 
[22] 郝传萍,郑尉,邱卓英,等. 基于ICF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体质健康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393-1401.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4.
 
[23] 刘静,邱芬,邱卓英,等. 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政策和指南的架构与核心内容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02-1411.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5.
 
[24] 吴福霞,李艳飞,郑忠礼,等. 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图谱[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12-1421.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6.
 
[25] 许明超,蒋长好. 身体活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神经功能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22-1429.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7.
 
[26] 温柔,陈婷婷. 舞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和平衡能力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30-1436.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8.
 
[27] 杨赫,唐强,朱路文. 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及叉头转录因子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37-1442.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09.
 
[28] 杨肇宇,李培君,李健,等. 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性炎症和骨骼肌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43-1449.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0.
 
[29] 刘于畅,徐昕. 再生疗法和康复治疗的联合应用对神经疾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Scoping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50-1457.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1.
 
[30] 张晓彤,李娜,陈兆聪,等. 右侧小脑对卒中后失语的潜在作用: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初步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58-1463.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2.
 
[31] 何艳,张琦,胡晓诗,等. 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64-1469.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3.
 
[32] 徐大卫,吴坚,桂沛君,等. 基于四肢联动训练的下肢血流限制对健康青年人心肺耐力、下肢肌耐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70-1475.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4.
 
[33] 宋坤,李聪,梅冬卉,等. 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自尊与心理地位特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76-1482.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5.
 
[34] 王楠,赵卿,胡启龙,等.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康复治疗1例报道[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1483-1488.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6.
 
[3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稿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2):后插1-后插3,封3.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21.12.017.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