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
1005-1740
国内刊号:
42-1321/R
审稿时间:
3-6个月
创刊时间:
1991
类别:
统计源期刊
周期:
季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李艳
复合影响因子:
0.593
开本:
邮发代号:
38-201
期刊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主要栏目:
微循环基础与实验、临床研究、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新技术、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栓与止血、专家论坛讲座、综述、博硕专版、研究报告、基层园地、学界动态、仪器研发、编读往来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简介
  •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

    《微循环学》(季刊)创刊于1991年,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办。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湖北省期刊参评奖;湖北省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科技期刊先进集体。

    《微循环学》立足我国微循环科研最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与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是集医研导向、信息交流、学术争鸣、医学教育为一体的新形态学术刊物。 杂志设置有微循环基础与实验、临床研究、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新技术、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栓与止血、专家论坛(讲座)、综述、博硕专版、研究报告、基层园地、学界动态、仪器研发、编读往来等20多个栏目,内容丰富,质量上乘。两度评为湖北省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并荣获2004年国家期刊奖湖北省提名奖。现被很多数据库(网)收录:如《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中文科技期刊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F)》、《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首席医师网》、《台湾华艺咨讯网》、《博看网》等。

  •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微循环基础与实验、临床研究、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新技术、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栓与止血、专家论坛讲座、综述、博硕专版、研究报告、基层园地、学界动态、仪器研发、编读往来
微循环学杂志杂志投稿

1《微循环学》来稿请先经所在单位进行内容审核及保密审核,须附单位介绍信,并声明未一稿二投;各级、各类基金资助课题论文需注明课题号,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

2《微循环学》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通顺。全文(包括中、外文摘要、参考文献、表和图等)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简化字限用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在人民日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切勿自造异字。标点符号占1格。

3《微循环学》论文必须通过本刊编审平台进行网上投稿,即登录本刊网址。在首页中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系统提示完成投稿。单位介绍信、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等可通过邮局寄往编辑部,也可扫描后以图片格式(JPG)与文稿一并上传。

4文稿请用Word格式,1.5倍行距,并注意大小写与上下角。注意外文斜体字:几何数(如坐标x)、物理量(如速度v、质量m)、标量(如p、q)、无量纲参数(如相对分子质量M)、旋光性、构型或标明取代位的元素(如l、d、cis、N、O)、拉丁字(如invitro)、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量n,样本均数、t检验)等。

5文稿的第1页上方书写中文文题、作者。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避免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并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

作者限于主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的责任者。署名一般不超过8人,对本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在文后致谢。作者的排列顺序由供稿者确定。

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

第一作者必须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

6论著类文稿必须提交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约300字,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药品须附化学名。

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从中文关键词的下一行开始书写。英文摘要亦采用结构式,即Objective、Methd、Results、Conclusion,与中文摘要对照,约350个实词。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复姓、双名连写,如马林林MaLinlin、欧阳静萍OuyangJingping。

中、英文关键词3~8个,中文关键词间空1个字距,不用任何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关键词尽量使用MeSH词汇,或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中的中心问题有关和必要的词。

作者姓名的下一行书写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所有文稿的正文格式、层次与序号写法如下:

前言

1××××(正文另起行,下面有波纹线者表示用黑体字)

1.1×××××(正文另起行)

1.1.1×××××:(接写内容)

各级标准序号后空1格接写标题。

7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参阅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版中华医学会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和1989年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辞典》。

计量的数值一般应在0.1~1000范围内,应正确使用词头。词头不得单独用以表示单位(如μ应改为μm);不得重复使用(如mμm应改为nm);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不宜写成N·km);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分子有词头;词头不宜用于摄氏度和非十进制单位分、时、日等。

质的量及血液学检查一律以升(L)为分母,避免用μl、ml、dl、mm3作分母造成混乱,更不宜用非计量单位。单位符号应写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留半个字距。

8表和图,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要重复其数据,只要摘述其主要发现。图题和表头以及结果说明中尽量不使用缩写。

表和图中尽量用实测数据,勿仅用相对比例(%)。

文稿中表和图力求精简,设计正确、合理、易懂。表式为三线表,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数字对齐;表内“±”号上下对齐,左右各空1格;表注依次用右上标1)、2)、3)、4);图标依次用○、●、×、◎、◆、△、▲。对照组一般用○。

统计处理结果用P<0.05、P<0.01表示,于表(图)下注明。

若有手绘图,请用绘图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设计要美观,线条应光滑,尺寸为长14cm,宽10cm。

作者须按作图数据绘图。曲线一般经曲线拟合并尽可能“直线化”,如通过对数、倒数等转换,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作图数据必须附于图后。

图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1μm。图片像素应尽量较高,附于相应文字下方,并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注意图片的上下方位。

9讨论应重点阐述本文新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勿作文献综述,不要重复在结果一节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联系本文目的与研究结果,并可与其它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理由充足时,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设想和建议。“本文结果与文献结果相符[4]”应写为“本文结果与文献结果[4]相符”。

10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秩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1,3~5]。务请引用公开发行的原著及新的文献,勿引内部资料(会议文献如果没有正式出版机构合法出版,亦视为内部资料)、译文、文摘、转载。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入参考文献。尽量少引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方括号注明[在印刷中]或[inpress]。

参考文献不得出错,作者须亲自核对原文作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格式及标点符号均按本刊规定。若发现有错,则退作者重新核查修改,否则不能定稿。多作者须列出3人,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中外作者均是姓在前,名在后;外文作者名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本人除双姓双名外,姓与名间空1格,日文不可用中国简化字。作者间用逗号。

西文期刊名缩写按照ListofJournalsIndexedin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在参考文献表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相同时,应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Ibid”等。

参考文献4个字居左顶格,所列文献顶格写。序号不加括号,也不加黑点及其它标点符号。中文参考文献中的句号为黑点.所有来稿需提交附页,内容包括:文题、作者、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以及论文总字数、文内表格数、图片数等。

《微循环学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王春晓,杨锐,仉红刚,等. 早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末梢微循环功能障碍和形态异常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1-5.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1.
 
[2] 刘新燕,周佩佩,马漫漫,等. 右美托咪定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鼠心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6-11,18.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2.
 
[3] 肖志博,谢海,金辉,等. 丙泊酚基于SIRT1/Foxo1信号缓解脑缺血再灌注造成血脑屏障损伤[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12-18.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3.
 
[4] 史春雨,陈红红,景婷,等. 羽扇豆醇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19-26.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4.
 
[5] 王宏国,熊刚,石海亮. Hippo/YAP通路在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27-34.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5.
 
[6] 黄松,汪雷,周有东,等. 微小RNA-146b-5p在小胶质细胞糖氧剥夺/复氧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35-40.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6.
 
[7] 张春光,郑伦辉,谭智明,等. 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置鞘溶栓对AngioJet吸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41-44,49.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7.
 
[8] 张晓乐,刘春燕,白宁,等. 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五种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和腹部脂肪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45-49.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8.
 
[9] 陈孟娴,赵元刚,扬柳,等. 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活性维生素D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50-53,57.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09.
 
[10] 尹光娇,刘丹丽,叶旭军.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54-57.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0.
 
[11] 苑晓晨. 从微血管周细胞解析络脉功能的研究思路探讨[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58-64.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1.
 
[12] 白桦. 遗传病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65-70.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2.
 
[13] 卢新妍. 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71-75.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3.
 
[14] 陶俊. 睾酮与高脂血症、能量代谢失调及肥胖的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76-79,86.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4.
 
[15] 马萍. 干扰素介导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80-86.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5.
 
[16] 《微循环学杂志》2022年稿约[J]. 微循环学杂志,2022,32(1):87-88.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2.01.016.
 
[17] 张丽丽,任志龙,范燕琴,等. C末端Src激酶在高糖诱导足细胞骨架重构中的作用[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1-6.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1.
 
[18] 李伟民,田小菲,田栋安,等. 雌激素对一氧化碳中毒小鼠脑白质脱髓鞘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7-12.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2.
 
[19] 江巍,张磊,柳星,等. 网膜素-1对高糖诱导大鼠心肌H9c2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13-16.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3.
 
[20] 杜少英,武延秋,韩敬波,等. 黄芪颗粒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miR-133 、miR-155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17-21.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4.
 
[21] 汪冉,张忠晶,曹定雯,等. 交泰丸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改善老年心肾不交型脑梗死患者抑郁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22-26,31.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5.
 
[22] 孙婷,乐娟,李艳. 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27-31.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6.
 
[23] 朱秋霞,雷景超,易欣,等. 血清血管成生素样蛋白3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32-36,42.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7.
 
[24] 王军岐,贾永,申骏龙,等. miR-503和钙黏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37-42.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8.
 
[25] 杨睿,张光恋. 多发性硬化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和神经丝轻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43-47.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09.
 
[26] 许泽武,周溱,周江,等. 替罗非班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再加重患者治疗的疗效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48-52,58.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0.
 
[27] 沈加裙,方静,马春梅,等. 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与其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53-58.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1.
 
[28] 陶俊,戴雯,乐娟,等. 男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睾酮与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59-62.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2.
 
[29] 王进,陈梦祎,龚硕,等. 湖北地区0-12岁儿童血清抗缪勒管激素参考区间的建立[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63-66.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3.
 
[30] 杨盟盟. 冠脉微循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67-71,81.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4.
 
[31] 刘恒. lncRNA和circRNA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72-76,81.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5.
 
[32] 宋杨一嫣. miR-34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耐药机制中的作用[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4):77-81.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21.04.016.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