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国际刊号:
1672-9633
国内刊号:
10-1379/R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创刊时间:
2005
类别:
省级期刊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石文成
复合影响因子:
0.120
开本:
邮发代号: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述评、试验研究、临床研究、论著、经验交流、继续教育、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简介
  •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

    《实用疼痛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05年,由河北医科大学主办。承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首批万方数据数字版权独家授权合作期刊、河北省科技类优秀期刊,河北省发行局发行量标兵期刊。自正式国内外发行以来,本刊得到了业界广大读者与作者的认可,读者订阅数量逐年增长,来稿数量与质量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被国内多家权威文献数据库收录,其中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等。。创刊人张立生教授,中国麻醉学、疼痛诊疗学权威专家,《中华麻醉学杂志》创始人之一。本刊承办单位学术水平高,经济、人才支持力度大,编委会层次高,详见下文。本刊办刊宗旨:实用、临床、普及、交流、提高:即本刊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点报道本学科临床研究成果及先进经验、基础研究成果,疼痛诊疗领域的新药、新医疗器械、新技术的科研成果推广,搭建业界的交流平台,提高国内疼痛医学的发展。学科方向,更专、更深的研究疼痛医学、加强国内外该领域交流,加快国内疼痛医学的进展,从实用角度推广普及新技术、新药、新医疗器械、新临床经验。使疼痛医学的先进诊疗技术得到均衡普及,造福广大疼痛疾患患者。

    《实用疼痛学杂志》荣获河北省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期刊优秀编辑等奖项。

  •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试验研究、临床研究、论著、经验交流、继续教育、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
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投稿

1.《实用疼痛学杂志》文题应以最简明的词组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文题与内容要一致,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可能不设副题; 

2.《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应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共4段连续书写。摘要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解释,结果内应有主要数据; 

3.英文摘要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也按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的顺序书写,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市省及邮编。应请熟谙英文的本专业专家修正,一般不用缩略语,务必核对拼写无误; 

4.关键词的中、英文应一致,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下方,论著文稿一般2~5个,首标关键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英文关键词应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写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为准,其中文译名应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切勿杜撰; 

5.前言 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即引用文献对本病诊治的疑难处或各种诊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评价,然后指出本文的目的,并说明本研究起止日期。本法治疗结果如何不应写在前言内; 

6.方法 除前言外,第1部分为治疗(诊断)方法。本刊要求资料与方法分开写, 将方法写在资料之前, 目的是突出诊治方法,使读者对方法学先有全面了解。在方法内主要介绍研究方法、试验方法、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介绍观察指标、疼痛评估方法、随访时间、效果评定标准及统计学处理。在方法内以介绍实际操作为主,不加评论与解释,文字难以描写清楚时,请用图示。仪器设备应注明产地、型号,所用参数如电压、频率等要描述,药品、试剂应注出其产地、批号、生产时间并加注英文,复合药物的成份与剂量必须写出。某些常规操作如消毒、铺巾等宜省略。 个人创造的方法要详述其细节,改进的方法要详述改进之处,可用参考文献之角码标注原方法之来源,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之方法时不用角码,而直接写为“……方法见参考文献[1]”。 随机对照研究应描述随机方法和所采用的盲法(单盲、双盲)。统计分析应说明其方法及选择依据。 

7.临床资料 此为全文的第2部分,其中又包括一般资料与结果两段,一般资料应有年龄、性别、诊断、病程、分组等基本资料,尤其强调某些特殊资料如特殊检查和一般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例如疗效与年龄、疗效与病程、疗效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与不同病种、疗效与不同用药等多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在疾病诊断上,应对症状与体征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某种症状或体征有多少例,从而为诊断提供依据,而不是从书籍或杂志上抄录诊断标准。对于CT等放射学检查也要有分析统计,而不能仅写符合影像诊断。 在临床资料内希作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对比性观察。设立对照组,将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应在年龄、病种、病程、病变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似)的前提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对照组必须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双盲或单盲法进行。对照组应在开始研究时设立,摘引过去的病例与现时相比较的方法不可取。充分的临床资料与详细的统计分析是讨论的依据。 评

定治疗效果应有严格而适宜的标准,不仅靠症状,还要有体征的复查。疗效的判定应在随诊时,而不是在治疗刚结束时。随诊时间的长短与随诊患者的多少直接反映论文的水平。只有长期,甚至数年的随诊,方能对某病的诊治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随诊时应尽可能包括完整资料,例如治疗后进行放射学复查,这对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适应证与作用机制可提供客观根据。 

结果或治疗效果作为临床资料的后一段,应客观真实、简洁明了,不必解释,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可用文字说明,但最好用图、表表示,能收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文中若有图、表,则正文不需要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具有重要意义者。数据应翔实准确,避免数字不符。 

8.讨论为第3部分,是全文的关键,但充分的临床资料是写好讨论的基础。讨论应密切联系本文的临床资料,将作者的经验总结成理论,发展、修改或提高现有文献上的观点。讨论不应是操作技术的解释,也不是无临床资料作根据的主观臆断,更不能凭想象做推测或凭印象做结论,例如只有在分析统计并比较了两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才能写病程长的效果差。 

参考或引用文献,尤其是近3~5年外文和中文期刊杂志上的文献全文十分重要,应该有针对性地引用其某观点、某看法、某方法或某数据.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加以评论,延伸自己的观点。

引用文献不应大段摘录与本文临床资料无关的文字。众所周知的基本概念或书本上已明确记载的理论,不必抄袭。原本是一篇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的文章,却从文献中大量抄写发病与治病机制,是初写论文的通病,讨论的重点应是针对临床效果。非研究作用机制的文章,虽可涉及机制,但无必要用较多篇幅写机制。在描述镇痛合剂的作用时,习惯写的“局麻药止痛、维生素营养神经、激素抗炎”不必反复重述。

引用文献尽量不以书籍作参考,因为即便是新出版的书籍,其内容也是陈旧的。参考文献的另一目的是和其他作者的研究相对照、相比较,同意或不同意某作者的观点均可写在讨论中,以便将自己的研究摆在该课题国内外整体研究范围之内写讨论,而不是只写自己的研究结果。参考文献是论文必不可少的内容,没有、过少或无近期杂志上的参考文献都不太可能成为一篇好文章,这是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参考前人的经验不可能搞好现在的研究。 

9.表 一律采用三线表,表的序号与表题在表的上方,只有1个表时,序号为表l,表内数据的单位相同时,计量单位在表题后注明。表格的主语如分组,一般在表的左侧,谓语如统计指标在表的右侧,尽量避免主、谓语倒置。表内计量单位不相同时,计量单位应标在该统计指标后,主、谓语项目较多时可分层。 

表内某项未测,填入“一”符号;结果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栏上下各行的数字应按个位数对齐,若数值中有(士)或(~)号者,则按此符号上下对齐;同栏内的数字要求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表内数字或文字需加备注时,在其右上角依次标注“*”、“#” 、“△”、“☆”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 

表内某项未测,填入“一”符号;结果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栏上下各行的数字应按个位数对齐,若数值中有(士)或(~)号者,则按此符号上下对齐;同栏内的数字要求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表内数字或文字需加备注时,在其右上角依次标注“*”、“#” 、“△”、“☆”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 

10.图 插图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与图例,即可理解图意。一般用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5:7,图中文字在缩放后以6号或新5号为宜,图例一般标注在图形内的空白处,图号与图题在图的下方。照片图要求清晰、准确,灰度对比明显。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与放大倍数如HE×200。影像片需附示意图,便于读者看懂。 

11.量和单位 体内压力恢复使用mm Hg、cm H2O。在组合单位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例如mg/kg/d应写成mg/(kg·d)或mg·kg-1·d-1。时间的表示,日用d,小时用h,分用min,秒用s,但不能用第×d。平均值±标准差用(平均值士标准差)单位符号表示,例如(3.61±0.42)kg。数量范围用~符号,例如1~2h,1%~2%。 

12.统计学符号均用英文斜体,如算术平均数用小写x,标准差用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t检验用小写t,相关系数用小写斜体r,但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中位数用英文大写斜体M ,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斜体χ2,样本数用英文小写斜体n ,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概率数值用小数表示,例如P<0.05,不用百分数(P<5%) 

13.药名在第1次出现时需加注英文,医学名词、药品名称应以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但可注出商品名及其产地,。冠以人名的综合征、体征、方法等,人名后不加“氏”,外国人名后也不加“'s”,例如霍纳综合征(不加氏字),但若人名为单字,加“氏”,例如唐氏综合征。 

14.中、英文缩略语在第1次出现时应写出其全称或英全文,本刊不采用非规范的缩略语,例如静注应写成静脉注射。英文名词除专用名词(国名、地名、姓名、公司、注册商品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首字母均小写。本刊不用“封闭”术语,请改为“神经阻滞疗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刘小立. 论疼痛的临床定义[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80-582.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0917-00147.
 
[2] 张雨涵,邓硕曾. 阿片类药的功过评价与少阿片麻醉的集约化应用[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83-585.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0531-00082.
 
[3] 吕莹莹,叶海波,杜冬萍.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非典型面痛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45-648.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1111-00190.
 
[4] 陈吉祥,肖正军,李玉琴,等.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难治性切口痛一例报道与文献复习[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49-651. DOI:10.3760/cma.j.cn101379-20200115-00008.
 
[5] 曾因明. 责人者弱,责己者强:从责己到善于责己是智慧[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70-672.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05-00161.
 
[6] 杨娟丽. 钙通道阻断剂镇痛机制及治疗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1-S3.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30-00175.
 
[7] 李玲芝,姚军. 射频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4-S6.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14-00141.
 
[8] 王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7-S9.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20-00147.
 
[9] 张健.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10-S12.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025-00130.
 
[10] 刘亚明.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13-S15.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15-00181.
 
[11] 郗露露,杜媛媛. 三叉神经痛微创治疗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16-S18.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02-00182.
 
[12] 史学莲. 癌性疼痛研究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19-S21.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21-00185.
 
[13] 高雅然,王贺波.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22-S24.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26-00150.
 
[14] 程艳欣. 幻肢痛发病机制及治疗年鉴(2020.6—2021.6)[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S25-S26.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10-00184.
 
[15]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培训项目专家组,刘堂华,刘庆,等. 慢性腰背痛康复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70-579.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19-00168.
 
[16] 本期导读[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F2. DOI:10.3760/cma.j.issn.2096-8019.2021.06.101.
 
[17] 东惟玲,张颜波. 偏头痛的预防性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52-658.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0411-00063.
 
[18] 王雪瑶,周华成. 红外热像图在头面部疼痛性疾病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59-663.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0422-00076.
 
[19] 宁燕,肖礼祖. 骨关节炎的痛觉敏化与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64-669.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0311-00035.
 
[20] 何晓峰,杨丽.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近期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86-589.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0520-00103.
 
[21] 刘娜,吴大胜. 多靶点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90-594.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25-00149.
 
[22] 闫栋,吴松斌,熊东林,等. 比较超声引导下颈半棘肌针刀松解术及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近期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95-601.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0506-00061.
 
[23] 段然,张文博,容俊芳. 氨茶碱对硬脊膜穿破后头痛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02-607.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1203-00203.
 
[24] 王礼彬,胡琴琴,舒亮晶,等.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08-613.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0419-00055.
 
[25] 李丽梅,刘晓东,张志利. 原发性面肌痉挛采用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的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14-620.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0410-00062.
 
[26] 宋应豪,凌冰玉,李城,等. 内热针联合几丁糖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21-625. DOI:10.3760/cma.j.issn.101379-20191026-00067.
 
[27] 曹雪芹,聂彬,刘琼,等. 比较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配伍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26-631. DOI:10.3760/cma.j.cn101379-20191223-00107.
 
[28] 谢永香,倪洪湖,刘永材. 腰方肌阻滞与腹橫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32-637.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0515-00096.
 
[29] 扶超,胡渤,周扬,等. 比较全程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后急性与慢性疼痛的影响[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638-644. DOI:10.3760/cma.j.cn101379-20191202-00095.
 
[30] 樊碧发. 头痛诊疗应遵循规范化和个体化原则[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61-562.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216-00187.
 
[31] 王贺波.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克隆抗体和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63-564.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29-00176.
 
[32] 孙涛. 半月神经节电刺激是治疗痛性三叉神经病的有效方法[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65-567.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15-00142.
 
[33] 刘清军. 枕大神经可以作为治疗偏头痛的靶点吗?[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6):568-569. DOI:10.3760/cma.j.cn101658-20211118-00146.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