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
1673-4165
国内刊号:
11-5541/R
审稿时间:
3-6个月
创刊时间:
1993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田增民
复合影响因子:
0.627
开本:
邮发代号:
28-211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国外学者专栏、论著、专家论坛、综述、医学简讯、学术争鸣、标准指南、继续医学教育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简介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广大神经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荣获连续3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获军队卫生期刊优秀编辑奖、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

    《国际脑血管病》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设有国外学者专栏、论著、专家论坛、综述、医学简讯、学术争鸣、标准指南、继续医学教育等栏目。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国外学者专栏、论著、专家论坛、综述、医学简讯、学术争鸣、标准指南、继续医学教育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杂志投稿

(一)《国际脑血管病》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国际脑血管病》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国际脑血管病》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国际脑血管病》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金雪红,裴少芳,徐运,等. 基于OCSP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25-731.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2.
 
[2] 晏美娟,邵礼晖. 纤维蛋白原及脂蛋白(a)与伴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32-737.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3.
 
[3] 戴敏慧,陈响亮,张羽乔,等.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与轻型缺血性卒中短期转归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38-743.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4.
 
[4] 魏妙妙,夏晓爽,张敏,等. 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季节性变化[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44-749.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5.
 
[5] 吴一娜,路智文,段国礼,等.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辅助栓塞后复发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50-75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6.
 
[6] 远羽佳,王焕,张聪,等. 不可小觑的脑小管病防治——健康中国在行动[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21-72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1.
 
[7] 李宏建. 数字外周动脉张力测量指标与心血管病事件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2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101.
 
[8] 李宏建. 即刻溶栓相关并发症的不良后果[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37.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102.
 
[9] 李宏建. 瑞典COVID-19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风险[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49.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103.
 
[10] 李宏建. 发病6 h以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最佳患者选择方案的评估[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6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104.
 
[11] 李宏建. COVID-19患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征[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75.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105.
 
[12] 李清,汪凤,张亚莉,等. miR-26a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55-76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7.
 
[13] 迟冬雨,宋秀娟,马杰,等. 卵圆孔未闭合并烟雾病的卒中患者1例[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97-800.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15.
 
[14] 胡艳玉,陈晓,周玲.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65-769.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8.
 
[15] 郑鉴容,付婷婷,卢艳君,等.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与缺血性卒中[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70-775.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09.
 
[16] 余亭亭,刘颖,徐松,等. 内皮素-1基因Lys198Asn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76-780.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10.
 
[17] 曹孟欣,韦紫君,张云云.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与缺血性卒中[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81-78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11.
 
[18] 邢艳,张彦妹,刘亚婷,等. 卒中后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85-788.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12.
 
[19] 朱利娜,李婧,王鹏飞.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和治疗[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89-792.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13.
 
[20] 孙彦琪,金姬,郭庚.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10):793-796.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10.014.
 
[21] 付胜奇,周晓影,石宝洋,等. 脑白质高信号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54-658.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3.
 
[22] 纪海霞,汪晗,朱向阳,等. 血清C型凝集素样受体-2联合胰岛素抵抗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59-665.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4.
 
[23] 段作伟,刘海艳,徐将,等. 代谢综合征与轻型卒中或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66-670.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5.
 
[24] 宋玮,吴齐恒,尹恝. 伴活动性癌症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71-676.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6.
 
[25] 李宇,马佳宁,刘宇翔,等. 80岁以上老年人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特征及其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77-684.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7.
 
[26] 江滨. 中国人群卒中防治现状、成就与国家行动方略[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41-645.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1.
 
[27] 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46-653.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002.
 
[28] 李宏建. 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转归[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65.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101.
 
[29] 李宏建.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后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70.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102.
 
[30] 李宏建. 年龄与北美COVID-19患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转归[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9):692.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21.09.103.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