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国际刊号:
1673-4378
国内刊号:
32-1761/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0
类别:
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学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曾因明
复合影响因子:
0.646
开本:
邮发代号:
28-44
期刊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论著、综述、继续医学教育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简介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创办于1980年,始以《国外医学资料(麻醉与复苏)》刊名公开发行,1982年经国家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年9月新闻出版署发文同意《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变更刊名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主管单位是国家卫生部,主办单位是中华医学会,第二主办单位是徐州医学院,编辑部设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Abstracts)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论著及综述将采用中、英文摘要及中文全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自2003年10月16日总编曾因明教授与美国《Anesthesiology》主编Dr.MichaelTodd及出版Anesthesiology杂志的Lippincottwilliamo&wilkins(LWW)出版社代表NancyMegley签署合作协议,经过2年合作,对促进中美双方麻醉学学术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加强海外编委会的建设,在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MGH)将设联络部。并在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设立审稿中心以扩大与我国港、澳、台联系与合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将为中国乃至国际麻醉学及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学术平台。本刊致力于期刊学术水平和质量建设,以期经过不断发展能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期刊,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1992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论著、综述、继续医学教育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杂志投稿

(一)《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出刊周期目录
[1] 李军,于泳浩,马虹,等. 格隆溴铵围手术期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25-113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614-10002.
 
[2] 李偲,刘克玄,邓小明,等.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防治专家共识[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33-114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811-10003.
 
[3] 陈默曦,许涛. 局部麻醉药中添加佐剂在小儿区域阻滞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02-1207.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223-00418.
 
[4] 范帅伟,罗玉军,薛杉,等. 基于意识指数的麻醉深度监测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08-121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1124-00419.
 
[5] 吴泽昊,王雪娟,王云. 糖皮质激素对谵妄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21-1227.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601-00422.
 
[6] 毛佳丽,张凯,方向明.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28-123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518-00423.
 
[7] 张茺,张天瑶,范艺芯,等. 细胞焦亡在阿片类药物所致痛觉过敏中的作用[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33-1236.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525-00424.
 
[8] 刘馨,冷玉芳,张梦婕. 乳腺癌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17-1220.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705-00421.
 
[9] 姜尚烨,皮鑫.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解耦联效应在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13-1216.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903-00420.
 
[10] 徐桂萍,朱倩倩,王晓丽,等. 富马酸二甲酯激动Nrf2调控Drpl相关线粒体裂变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43-1149.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13-00406.
 
[11] 邓恢伟,黄芙蓉,潘道波,等. 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50-115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726-00407.
 
[12] 陈贻人,罗长阳,吴多志. 依托咪酯通过调控miR-214-3p/TBL1XR1分子轴抑制脂多糖诱导心肌细胞炎症及凋亡[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55-1160.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601-00408.
 
[13] 陈靖宜,龚小芳,李清,等. 新型融合蛋白——蛋白转导结构域4-超氧化物歧化酶1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61-1165.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311-00409.
 
[14] 祝建斌,申文,陈博,等. 颈2、3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66-1169.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610-00410.
 
[15] 戴晨,陆大浩,高巨,等. 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术后谵妄的关系[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70-117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12-00411.
 
[16] 支连军,沈莹,王宗,等. 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75-1178.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1228-00412.
 
[17] 周源,郑权友,王顺宏. 术中液体加温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79-1183.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422-00413.
 
[18] 孙丙亮,许珍真,胡晓,等. 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构建[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84-1190.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508-00414.
 
[19] 韩邦桂,曾永恒,陆圣光,等. 全身麻醉眼科手术患儿术后新发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91-119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1130-00415.
 
[20] 白冬冬,郭志佳,王春燕. 帕洛诺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止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QT间期的影响[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95-1198.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416-00416.
 
[21] 许锡源,张国华. 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71-1075.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615-00395.
 
[22] 张杰,刘志恒,陆菡. 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76-1080.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13-00396.
 
[23] 李运,王海云. 丰富环境改善睡眠与认知障碍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81-108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404-00397.
 
[24] 张磊,姜虹. 全身麻醉药物引起髓鞘发育毒性和精细运动损伤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85-1089.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520-00398.
 
[25] 薛紫怡,魏昌伟,吴安石.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90-1093.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12-00399.
 
[26] 林晓婉,曹颖,刘鹏飞,等.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94-1097.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29-00400.
 
[27] 杨宇荣,邱颐,王晓冬. 时钟基因在年龄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098-110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12-00401.
 
[28] 叶爽,梁曼,韩芸耘. 卡西酮类策划药对脑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103-1107.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21-00402.
 
[29] 邹佳欣,张文华. 杏仁核神经环路在调控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108-1113.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714-00403.
 
[30] 周瑜,许政,周冬雨,等. 丘脑-皮质环路及皮质-皮质网络在全身麻醉药物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1114-1119.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618-00404.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