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际刊号:
1006-2157
国内刊号:
11-3574/R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59
类别: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院校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王永炎
复合影响因子:
1.096
开本:
邮发代号:
82-414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学科展望、专家述评、博士之光、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简介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月刊)创刊于1959年,本报系中央级的高级中医药学术刊物,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分别属于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首批入选的315种期刊之一、北京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及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系统优秀学报等。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是1989年获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学报一等奖;1990年获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中医药科技期刊一等奖(99)、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科技期刊(A类)二等奖(04)。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JST收录(日),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学科展望、专家述评、博士之光、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投稿

1来稿要求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

(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

(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

(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

(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

(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

(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

(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

(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出刊周期目录
[1] 王琦. 从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论中医体质学的进展及展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讲话[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61-1066.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1.
 
[2] 贺娟. 以脾藏象为例论《灵枢》《素问》脏腑体系建构方法差异性[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67-1072.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2.
 
[3] 黄薰莹,刘珍珠,王维广,等. 从《黄帝内经》脾藏意及香入脾理论探讨痴呆的中医治疗[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73-1078.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3.
 
[4] 赖敏,徐爽,贾春华. 脾之解剖实体与脾胃角色转变的隐喻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79-1085.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4.
 
[5] 咸楠星,裴宇鹏,宋囡,等. 基于"毛脉合精"与"毛脉失和"探讨脉的功能实现与脉病机理证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86-1092.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5.
 
[6] 刘玉良. 张锡纯法象药理理论探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93-1097.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6.
 
[7] 卢云,张梦月,夏赫,等. 基于LightGBM及SHAP对105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及西医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098-1107.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7.
 
[8] 李力,徐懂,翁奉武,等.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57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08-1117.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8.
 
[9] 冯隽龙,李海松,王继升,等.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水蛭蜈蚣药对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18-1125.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09.
 
[10] 曹康迪,胡帅航,王瑾琨,等. 运用"形气神"思想治疗恶性肿瘤[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26-1132.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10.
 
[11] 林祉均,陈梓欣,董鑫,等. 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机理及中医药诊治特色与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33-1140.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11.
 
[12] 王叶,王丽晔,徐萱,等. 益气补肾化浊方治疗96例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的回顾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41-1148.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12.
 
[13] 沈娟,李欣然,吉继文,等. 高校附属医院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对策分析——以北京大学4所附属医院为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2):1149-1152.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2.013.
 
[14] 王永炎. 易理医理相通气运学说之渊薮——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的感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65-968.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1.
 
[15]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专家组.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69-977.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2.
 
[16] 谷晓红. 中医疫病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78-981.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3.
 
[17] 秦田雨,马师雷,贺娟. 《黄帝内经》痈肿病机辨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82-986.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4.
 
[18] 温雅,许永楷,孙美灵,等. 从"浊邪害清"论"湿热致中"[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87-991.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5.
 
[19] 张亚星,张天星. 《黄帝内经》"溪谷"内涵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92-996.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6.
 
[20] 林林,刘静文,金琦,等. 从宋代茶调方看宋代"钱"与"钱匕"的含义与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97-1001.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7.
 
[21] 张琪,李慢中,冯雪枫,等.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脑区新生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02-1010.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8.
 
[22] 王嘉文,宋璐,詹华奎. 补肾活血祛风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NF-κB及IL-18水平的干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11-1019.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09.
 
[23] 马明玥,卫晓红,商洪才,等. 高脂血症加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20-1028.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10.
 
[24] 梁洁仪,邴守兰,吴焕淦. 从"阳不入阴"论不寐及其针灸辨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29-1033.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11.
 
[25] 张艺馨,张效科. 从"玄府-络脉"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34-1038.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12.
 
[26] 侯媛,杨生,韩烁,等. 基于"气化理论"探讨细胞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39-1043.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13.
 
[27] 张慧,张云松,姜璐,等. 以"络以通为用"为指导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44-1048.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14.
 
[28] 吴晨,尹玉洁,贾振华. 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与结节特征分布规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49-1056.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11.015.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