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国际刊号:
2095-7246
国内刊号:
34-1324/R
审稿时间:
3-6个月
创刊时间:
1981
类别:
统计源期刊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行政事业单位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马宗华
复合影响因子:
0.480
开本:
邮发代号:
26-23
期刊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主要栏目:
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实验研究、方药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简介
  •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34-1324/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46。本刊创刊于1981年12月。试刊2期后,于1982年5月25日经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皖宣字(1982)022号]成为正式刊物,国内公开发行;1987年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81-1995年为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自1996年起改为双月刊(双月1日出版),64页;自2009年第4期页码增加至80页;自2010年第1期内文彩图随文彩色印刷;2011年12底本刊网站开通运行;2012年第4期页码增加至96页;2013年11月1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意(新出审字[2013]1414号),由《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本刊坚持“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的办刊方针,内容上突出中医药特色并体现安徽地方特色。经过对栏目不断调整,目前基本固定的有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实验研究、方药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其中,新安医学研究等栏目在全国独具特色,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本刊作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的窗口,在反映本校、本省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成果与经验,促进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和造就中医药人才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多次表彰和奖励:1989年获全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二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全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8年获全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2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4年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和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和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2011年本刊编辑部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网站奖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另外,本刊编辑人员曾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新闻出版总署,省科技厅、教育厅的表彰和奖励。

    本刊连续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及美国《化学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实验研究、方药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投稿

1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简则 

1)《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本刊恪守“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之校训,崇尚学术求真,致力于传播科学文明。目前已启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文献相似性检测”系统,本刊来稿均需上传至上述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请广大作者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3)《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来稿应涉及与中医药有关的内容。

4)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精练,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5)来稿应是Word格式(应另存为较低版本,以Word2003和Word2007为宜),正文用五号宋体,表题、表格正文、表注用小五号宋体,行距1.25倍或1.5倍。来稿不要分栏。作者简介及基金项目可在文末注明。

6)简化字以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外文必须分辨出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非英文要注明语种。 

7)图表应有自明性,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照片要清晰,病理切片应注明染色方法,显微镜照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图表均要有图题、表题。应单独提供jpg或tif格式的图片,像素不低于30万(最好120万以上),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名称与正文中一致,将所有图片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用WinRAR压缩后上传。图中不要植入任何文字或标记,若有文字或标记,请标注在打印稿上,由编辑部进行技术加工。彩色图片将随文彩印。 

8)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一律用1、1.1、1.2、1.1.1、1.1.2等标识,均顶格写。 

9)来稿应附3~8个关键词。对3000字以上的论著请附200字左右的结构式摘要(理论研究不要写成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同时附英文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以及与中文摘要相一致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10)本刊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应使用国际符号。 

11)数字用法请按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书写。 

12)正确使用名词术语。现代科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中医名词可参照《中医大辞典》和有关教材;药名应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名称为准。 

13)文稿中若引用他人观点和数据,要注明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请莫用脚注或尾注著录参考文献,因为这样不利于编辑加工。 

1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必须排序,应注明每位作者的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第一作者还须提供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是否为研究生导师等方面的信息。通信作者应注明联系电话及其电子信箱。 

15)来稿若是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论文,须附本单位介绍信,表示同意公开发表,对论文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若是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的论文,请在首页下方标明,并注明项目编号。 

16)来稿若涉及统计学处理,请注明统计学方法,建议在投稿时将原始数据(Excel格式)作为附件上传。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出刊周期目录
[1] 方殿伟,马宇琳,姜德友,等. 白癜风源流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1-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1.
 
[2] 李梦醒,刘芳,王玉,等. 中医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4-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2.
 
[3] 王翠翠,杨东方. 《伤寒钤法》考略[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9-11.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1.003.
 
[4] 王月圆,陈莉华,李鹏宇,等. 267例艾滋病贫血患者的证候要素分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12-16.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4.
 
[5] 王泽,黄传兵,陈君洁,等. 健脾滋肾方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17-21.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1.005.
 
[6] 王东,王亿平,胡顺金,等. 中药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22-27.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6.
 
[7] 乔佳君,张新杰,张雨阳,等. 桥本氏病伴发甲状腺结节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分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27-32.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7.
 
[8] 栾敏,吕勇,张磊,等. 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33-37.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8.
 
[9] 李大伟,戴宁,恒梦. 毓麟2号方对男性不育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参数及精子DNA碎片指数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38-42.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09.
 
[10] 李笑笑,李姝洁,董健健,等. 电针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血清减轻体外新生乳鼠神经细胞的缺糖低氧损伤的作用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43-49.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0.
 
[11] 刘存斌,李韬,耿凯,等. 五点定位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50-53.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1.
 
[12] 丁月文,钱庭霖,刘祝贺,等. 六味地黄汤通过树突状细胞Notch信号通路调节T细胞分化干预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54-5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1.012.
 
[13] 史良恬,晏军,孟玉凤,等. 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59-65.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3.
 
[14] 洪寅雯,文科,吴本升,等. 基于mTOR/Beclin1通路探讨血竭散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自噬和炎症小体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65-72.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4.
 
[15] 刘娟,叶树,谢道俊,等. 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Wnt/Ca2+信号通路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73-7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5.
 
[16] 周富海,于庆生,沈毅,等.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79-85.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1.016.
 
[17] 孙明杰,张越,姚亮,等. 茯苓多糖的分离纯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86-91.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7.
 
[18] 梁风尘,周晋华,吴欢,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快速分析复方守宫散化学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92-99.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8.
 
[19] 陈美玲,周青. 中草药有效组分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概述[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100-10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2.01.019.
 
[20] 樊佳莹,杨东方,马鸣峥. 民国时期日本伤寒医籍出版琐议[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1-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1.
 
[21] 王领弟,陈雯,吴东盼,等. 实脾散源流、方义及应用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4-7.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2.
 
[22] 王帅虎,陆翔. 叶桂辨治消渴经验探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8-11.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3.
 
[23] 姜德友,王金贺,冯晓玲. 闭经源流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11-1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4.
 
[24] 胡雪群,于庆生,张琦,等. 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20-2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6.
 
[25] 周晨,张虹亚,王建锋. 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脾虚蕴湿证20例[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25-2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7.
 
[26] 杨敏,王君,牛文全,等. 儿童偏矮身材的中医体质分布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29-36.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8.
 
[27] 季荣,张庆萍,查必祥,等. 杨骏运用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36-3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09.
 
[28] 赵金菊,石国凤,谢蕴慧,等. 循阳明经按摩对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39-4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0.
 
[29] 潘龙,费爱华. 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44-4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1.
 
[30] 金月萍,李学军. 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49-52.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2.
 
[31] 朱张求,石孟瑶,方莉,等.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大鼠肺部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52-57.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3.
 
[32] 余欢迎,高海燕,金传山,等. 黄精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糖皮质激素致肾阴虚模型大鼠的作用比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58-62.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4.
 
[33] 陈丽君,阚红星,丁然,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子机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63-68.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5.
 
[34] 孔艳芳,秦合伟,王媛,等. 血管软化丸调控miR-17-5p与PCSK9/VLDLR信号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69-75.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6.
 
[35] 刘松杨,程楠,徐陈陈,等. 肝豆汤改良方调控PKR/eIF2α通路改善Wilson病模型TX小鼠突触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75-81.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7.
 
[36] 薛雪,高家荣,于庆生,等. 芙蓉膏对家兔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抑菌抗炎作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82-86.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8.
 
[37] 解玫莹,单圣男,李欢欢,等. 不同产地药材牛膝的红外光谱及红外导数光谱鉴别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86-91.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19.
 
[38] 赵焕,段瑞军,于淼,等. 海滨大戟化学成分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92-96.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20.
 
[39] 董心同,甘珮荣,柯江涛,等. UHPLC-MS/MS同时测定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中6种活性成分[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97-102.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21.
 
[40] 吴元洁,李玉梅,李净,等. 基于问题驱动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102-104.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1.06.022.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