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劳动杂志
《中国劳动》(月刊)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劳动类刊物。本刊以宣传劳动保障理论、政策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在全国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功的改革经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为己任;以改革理论与操作性问题研究、政策研究、工作研究为主要内容;坚持研究宏观劳动问题与微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重的原则。
《中国劳动》杂志为国家一级刊物,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本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主办。《中国劳动》主要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作者、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工会工作者、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动向的各界人士为服务对象。
《中国劳动》在50多年的办刊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其权威性、实用性、指导性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中国劳动》介绍专家学者最新的理论研究动向和成果,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理念和实用管理技术,以及企业经验,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等);研究劳动争议处理办案经验,讨论典型案例,解读法规政策,探索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改革和实体法应用。本刊还通过部分版面介绍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经验和各地最新的劳动保障政策规定。
-
中国劳动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劳动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国劳动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视点、研究探索、专题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咨询热线、信息传递、政策法规
1.稿件要求:
(1)《中国劳动》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论文出版协议”上签名。《中国劳动》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2)排版要求:请参考征稿简则。
2.网络投稿程序:
(1)作者注册;
(2)查看投稿须知;
(3)查看版权协议;
(4)填写稿件信息;
(5)填写作者信息;
(6)上传稿件和附件。
3.注意:
(1)带*的内容为必添项。
(2)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讯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3)为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请作者推荐合适的专家供编辑部参考。推荐专家至少为两位,多填不限。
(4)要把所有的署名作者一一填写,因为在打印录用通知时需要把所有的作者姓名全部打印上去。
4.稿件流程:
(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
(2)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的稿件接受通知;
(3)作者按照初审编辑的通知到编辑部递交有关材料;
(4)稿件经复审或专家外审;
(5)复审或外审通过的稿件编修;
<(6)稿件由副主编定文发表。
(7)稿件刊出后半个月左右,期刊会寄送到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假期顺延)。
(8)若作者投稿100天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并通知编辑部,请勿一稿多投。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1]易定红,赵心源.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J].中国劳动,2021,(2):5-23.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2.001.
[2]唐鑛,卢衍江,刘华.互联网时代工会维权工作机制探索——基于深圳市工会实践[J].中国劳动,2021,(2):24-33.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2.002.
[3]侯建明,周文剑,关乔.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2021,(2):34-49.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2.003.
[4]蔡宁伟,张丽华.新零工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 基于用工时间、内容、流程、收入、体验和发展等多维度思考[J].中国劳动,2021,(2):50-67.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2.004.
[5]张熠,倪集慧,王先甲.员工视角下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ERG理论[J].中国劳动,2021,(2):68-81.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2.005.
[6]翁仁木.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障境外经验 ——以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例[J].中国劳动,2021,(2):82-94.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2.006.
[7]莫荣,陈云.当前就业形势与未来展望[J].中国劳动,2021,(1):5-15.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1.001.
[8]王霞,高亚春,高玉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机制有效性研究[J].中国劳动,2021,(1):16-30.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1.002.
[9]侯瑜,王琪.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转移障碍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劳动,2021,(1):31-44.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1.003.
[10]陈玉杰,王皓铎,毛畅果.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倾向及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全国13省市的调查[J].中国劳动,2021,(1):45-63.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1.004.
[11]涂伟.新就业形态下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国际趋势及对我国劳动立法改革的启示[J].中国劳动,2021,(1):64-74.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1.005.
[12]袁妙彧,张勇.失能对老年人家庭的经济冲击及社会保险的调节作用[J].中国劳动,2021,(1):75-88.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1.01.006.
[13]投稿指南[J].中国劳动,2021,(1):91-92.
[14]解希玮,黄思嘉,李芳芳.山东省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动能测算研究[J].中国劳动,2020,(6):5-18.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6.001.
[15]李丽珍,崔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市产业就业承载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中国292个地级市量化评估[J].中国劳动,2020,(6):19-34.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6.002.
[16]林艳琴,林禛雨.共享用工的性质认定及法律规制[J].中国劳动,2020,(6):53-67.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6.004.
[17]彭鹏,易定红.破解双重囚徒困境难题:博弈论视角下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机制转变[J].中国劳动,2020,(6):68-80.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6.005.
[18]李付俊,曹佳,鲍春雷.新业态发展背景下灵活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以S市灵活就业调查结果为例[J].中国劳动,2020,(6):81-96.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6.006.
[19]崔传义.农民流动转移就业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劳动,2020,(5):5-33.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5.001.
[20]夏鲁青.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山东省劳动生产率[J].中国劳动,2020,(5):34-50. DOI:10.3969/j.issn.1007-8746.2020.05.002.
上一篇:人口与经济
下一篇:宁波经济(三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