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学研究杂志
《科学学研究》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创办,并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合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科学学研究》主要发表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以推动创新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为主旨。
《科学学研究》除设有科技论坛、科学学理论、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技管理等栏目外,还有科技人物、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非常设栏目。
-
科学学研究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JST收录(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科学学研究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科学学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科技论坛、科学学理论、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技管理、科技人物、出刊评价、学术动态
一、《科学学研究》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科学学研究》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发现,本刊将停用该作者稿件三年。
三、请作者使用IE6浏览器登陆本刊网站,注册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匿名稿件(用2003版word格式),未按要求投稿,稿件将退回。
四、凡来稿四个月内若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书者,请自行处理。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六、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投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等内容中英文各一份。论文要求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N][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国际、国家标准[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标准批准年.f.专利[P][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电子文献[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名称[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张学文,陈劲.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战略与实践逻辑[J].科学学研究,2021,39(5):769-770.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1.
[2]陈元志,葛忆翔.基于引领性创新的科技自立自强[J].科学学研究,2021,39(5):770-773.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2.
[3]封颖.更加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J].科学学研究,2021,39(5):773-774.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3.
[4]高伟.如何建立基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21,39(5):774-776.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4.
[5]解峰,陈轩瑾,窦天芳.学术合作网络与研究影响——基于我国高校科学家的微观证据[J].科学学研究,2021,39(5):777-785.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5.
[6]张乾友.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转型与治理转型[J].科学学研究,2021,39(5):786-793,832.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6.
[7]马荣康,陶雪蕾,李少敏, 等.知识元素网络搜索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J].科学学研究,2021,39(5):794-804.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7.
[8]朱雪忠,徐晨倩.大国竞争下的美国涉华337调查与中国应对之策[J].科学学研究,2021,39(5):805-813.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8.
[9]宋河发.财政性知识产权国有资产管理与权利下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1,39(5):814-821.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09.
[10]程中华,李廉水.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J].科学学研究,2021,39(5):822-832.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0.
[11]谭泓,张丽华.人工智能促进人力资本流动与提升[J].科学学研究,2021,39(5):833-841.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1.
[12]王静田,张宝懿,付晓东.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1,39(5):842-853,866.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2.
[13]曹兴,孙绮悦.新兴技术知识网络跨界融合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1,39(5):854-866.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3.
[14]杨靓,曾德明,邹思明, 等.科学合作网络、知识多样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21,39(5):867-875.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4.
[15]章琰,朱英,郑晓齐.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中的"衍生小技术"——以双光子STED复合显微镜项目为例[J].科学学研究,2021,39(5):876-881.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5.
[16]岑杰,李章燕,李静.企业专利合作网络与共性技术溢出[J].科学学研究,2021,39(5):882-891.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6.
[17]刘佳,钟永恒.基于专利许可的科创板企业技术转移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1,39(5):892-899.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7.
[18]高山行,谭静.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演进机制——基于政府和企业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1,39(5):900-908.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8.
[19]王珍愚,曹瑜,林善浪.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特征与异质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J].科学学研究,2021,39(5):909-919,929.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19.
[20]张璐阳,戚聿东.数字技术背景集成电路产业颠覆创新模式构建[J].科学学研究,2021,39(5):920-929.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21.05.020.
上一篇: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下一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