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主管单位:
北京市科委
主办单位:
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
国际刊号:
1000-7237
国内刊号:
11-2173/TU
审稿时间:
1-3个月
创刊时间:
1983
类别:
省级期刊
周期:
季刊
出版地:
协会类
语言:
中文
曾用名:
总编/主编:
马炳坚
复合影响因子:
开本:
邮发代号:
654106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专题报导、古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古建筑传统技术、建筑理论与历史、古建筑修缮与复原、古建园林艺术与理论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简介
  •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古建园林技术》(季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主办的建筑科学类学术期刊,于1996年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集技术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身,自创刊以来,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利用传统建筑遗产为宗旨,已成为从事古建筑设计、施工、文物保护、古建修缮、大专院校教学、科研,以及广大古建园林爱好者的良师益友。荣获中文核心期刊(1996)。

  •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栏目设置

    专题报导、古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古建筑传统技术、建筑理论与历史、古建筑修缮与复原、古建园林艺术与理论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投稿

1、《古建园林技术》文稿务求主题明确,观点新颖,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语言精练,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借鉴价值,以不超过6000字为宜(含图、表)。投稿请提供A4纸单面打印文字及插图各一份,并附光盘(文字采用Word文档,图片采用jpg格式,要求图文分离)。特殊情况可用稿纸誊写,但字体须端正、清晰。具体要求如下:

1.1、《古建园林技术》文字顺序为:中英文文题、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100~300字)、中英文关键词(3~5个)、文章主体(引言、正文、结论、备注以及致谢等)、参考文献。将职称职务、从事学科及研究方向等补充内容,以及必要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置于文尾,以便联系。

1.2、文稿引文须合乎标准,参考文献应限于正式出版物且在文章中直接引用者,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即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文献的著者或成果叙述文字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在参考文献表中按此序号依次著录。

1.3、《古建园林技术》文内数字须合乎标准,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执行。以下情况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计数的数字(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如100,3.14,1/2,15%,1:2000;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如21世纪,1836年;物理量量值,如200m,158kg,15℃;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如9座单体,25片历史保护区;型号、编号、序号、标准代号、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数字等。

1.4、文内计量单位须合乎标准,按《量和单位》(GB3100-3102-1993)执行。如长度单位,米(m)、公里(km)、平方公里(km2);重量单位,千克或公斤(kg)、吨(t);体积单位,升(L或l);时间单位,秒(s)、小时(h)、分(min)等。

1.5、使用注释解释文章内容时,标注符号应注在需要注释的词或语句右上角,以添加半个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等,并于文后依次列出。能在文章内用括号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

2、照片或线条图请注明与正文对应的编号及图题,附图皆须标注图片来源。本刊对插图有如下要求,以保证印刷效果。

2.1、照片请提供分辨率不小于500dpi的电子文件光盘,要求清晰、色彩饱和,jpg格式,图片尺寸不小于l0cm×10cm,并附打印图。特殊情况可提供照片原件或反转片。

2.2、黑白线条图要求线条粗细分明、浓重均匀、标注清晰,电子文档请提供CAD文件或分辨率800~1000dpi、jpg格式的文件,并附打印图纸。手绘图纸、草图请提供原图或复印件。

《古建园林技术》出刊周期目录
[1] 丁垚,李子豪,陈一丹,等. 独乐寺山门鸱尾与背兽补记[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3-6.
 
[2] 张涛. 韩城司马迁祠风景营造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7-10.
 
[3] 尹蕾,杨大禹. 宜良法明寺布局及其大殿建筑特征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1-15.
 
[4] 刘莹,蔡军,张健. 婺州传统民居厅堂木构架特色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6-19.
 
[5] 陈丹,程建军. 装饰与空间的默契 ——广州仁威庙建筑梁架样式与装饰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20-23.
 
[6] 陆露茜,麦贤敏,王晓亮. 基于口述史记述木雅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24-27.
 
[7] 钱佳丽,徐建三,佟士枢. 浙北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构件及其艺术特征 ——以萧山欢潭村务本堂为例[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28-33.
 
[8] 闫荣,赵鸣,贾晓,等. 河北蔚县真武建筑初探[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34-40.
 
[9] 汤移平. "佛头式卵塔"的初步调查[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41-44.
 
[10] 缪睿,郝少波. 巴东野三关传统民居防潮技术初探[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45-48.
 
[11] 金远.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古窗修复简述[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49-51.
 
[12] 韩赛,吴葱,李东遥. 基于HBIM的建筑遗产勘察信息成果表达 ——以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中三座值房的勘察工程为例[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52-57.
 
[13] 李鑫,蒋鑫,林箐. 基于水环境的嘉湖湖荡区传统聚落景观格局特征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58-62.
 
[14] 周莲,黄学渊,张蕾. 苏轼的黄州风景体验与理想景观建构[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63-66.
 
[15] 顾大治,孟庆贺,吴杨. "乡愁"视角下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意象认知研究 ——以绩溪县龙川村为例[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67-70.
 
[16] 贺鼎,胡萍,吴海怡. 景德镇近代外来宗教建筑特征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71-75.
 
[17] 张瑶,刘庭风. 北宋名园天王院花园子园址考[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76-79.
 
[18] 赵晓峰,端木文冉. 基于须弥山竖向空间模式的山地佛教建筑布局研究 ——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80-83.
 
[19] 李沄璋,张为珍,方强,等. 甘孜藏族民居建筑空间特征及其文化成因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84-88.
 
[20] 王贵军,曾杰冈,詹柱良. 岭南清代古建筑绿绮楼安全评估及游客流量控制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89-93.
 
[21] 李东祖,徐苏斌,曹鹏. 朱启钤学术遗产研究的可视化回顾与展望 ——纪念朱启钤先生诞辰150周年[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94-97.
 
[22] 冯棣,黄福丹,黄沁雅. 营造学社在西南之——云南 (1938年1月-1941年11月)[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98-103.
 
[23] 陈未. 消失的转经道 ——从转经廊道的变迁朔源藏传佛教格鲁派初传蒙古时的建造考量[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04-108.
 
[24] 李世喆,肖东. 北京朝天宫和玉皇阁的历史沿革考释[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09-112.
 
[25] 张京晶. 浅析建国前政府机构演变对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推动[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13-115.
 
[26] 陈曦,马彦红,朱捷,等. 自然的逻辑创造生命的永恒:亲生物性理念在历史建筑中的实践与思考[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16-120.
 
[27] 毕郁,杨至德. 天津清代柳墅行宫建置沿革[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21-124.
 
[28] 峥嵘岁月七十载,千年传承不解缘 ——对话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国华[J]. 古建园林技术,2022(6):125-128.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