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图书情报知识》杂志投稿的格式要求讲解

发布时间:2021-06-03 21:48
发布来源:乐发表

  《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对于很多的作者来说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吧,它是由我国的教育部进行主管以及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专业的学术期刊,它是在1984年进行创办的,下面乐发表网的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图书情报知识》杂志投稿的格式要求。


  承蒙广大作者、读者厚爱,本刊自开通“在线投稿”系统以来,收到各方作者赐稿不断,为刊物选稿提供了更为宽裕的稿源,为本学科的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为适应学科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我们拟对录用稿件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敬请诸位投稿人关注:


  1、论文选题要新颖,内容论述必须充实具体、透彻严密,切忌蜻蜓点水式的文风。论文篇幅原则上不能少于10000字,不设上限。


  2、欢迎有思想性、思辨性的理论性大作,深入探讨当前学术界的难点、热点。


  3、倾向以问题为中心的选题,倡导实证研究方法。论文行文必须展示作者的研究思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能以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作为铺垫,注重实验或调研数据的表达。


  4、严守学术规范。文摘须写成报导性的,对论文的内容应有较详实的描述,包括具体的研究思路、方法、结论等。


  5、本刊将对每一篇拟录用的稿件进行反剽窃软件的扫描。


  欢迎广大作者继续踊跃投稿!


  稿件格式规范


  稿件要素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作者署名及通讯地址;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作者简介,必须包括以下项目: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历,主要研究领域,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须以脚注形式标注于论文首页,包括基金名称、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请按照国家有关标准GB(7714-2005)。重点项目说明如下:


  (1)参考引用文献必须在正文中顺序标注,并在文末参考文献中以顺序编码列出,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正文中,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需将各篇文献序号在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分隔。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3)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文末参考文献采取合并著录,即,集中在第一次引用该文献的序号下著录,所有相关序号均放在此条参考文献的“[]”中,如,[1,5,13]。


  (4)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外文用“,etal”或“etal”。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专著(含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示例:[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1]卞葆.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C]//田胜立.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67-70


  期刊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对于合期中的析出文献,在圆括号内注明合期号)


  示例:[1]杨帆.OA出版的实现方式及其营销策略分析[J].出版科学,2006(5):38-41


  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1]吴乐平.近观中国期刊市场走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1-12-04(15)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1]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2):4[2006-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外文文献——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主要责任者首字母全部大写,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


  示例:[1]MinH,EomSB.AnIntegratedDecisionSupportSystemforGlobalLogistic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andLogisticsManagement,1994,24(1):3-23。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