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表-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有保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投稿的基

发布时间:2021-06-03 21:48
发布来源:乐发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一本关于人文社会方面的综合性的专业学术期刊,但是想要在这个期刊上投稿,那么首先就必须要了解清楚它的投稿要求,下面乐发表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


  本刊采用电子邮箱方式接受来稿,本刊技术规范如下:文科学报格式参考模板.pdf


  来稿请依次写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内容摘要、关键词(5-6个)、基金项目、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详细通讯地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注意事项如下:


  一、作者单位:包括全称(高校至“院”或“系”一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单位的邮政编码。


  二、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或县)、职称、是否为博士、是否为博士生导师。如张三(19XX—),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论文属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请标明项目名称、项目批准号,并注明该论文所属基金项目是否为作者主持研究。如注明:本文为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小说译介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16BZW19)的阶段性成果。


  四、内容摘要:从论文中提取主要论点(不要自我评价,不出现“本文”“笔者”“认为”等字样),字数为350字左右。


  五、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内容摘要、关键词等五项需要翻译成英文。


  六、参考文献格式


  1.中文文献


  文献征引方式采用页下脚注格式,文末不列参考文献。每页重新排序,依次编写序号,序号用①②③标示。引用文献若责任方式为“著”,“著”字可省略,如是编、校注等其他责任方式,需要在姓名后标注责任方式。若引用责任者为两人以上,则用顿号相隔。本刊每个注释均需独立标注,不出现“同上”“同上书,第2页”等注法。


  注意:引文应征引本专业权威原版文献,不提倡转引。如引用马恩列斯经典文献应使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1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版,《列宁选集》2012年版,《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等。引文请确保一定准确,按照原文引用,若引文出现差错,本刊会给予退稿处理。


  示例如下:


  ①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319页。


  ②朱德发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第58–59页。


  ③[美]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④[德]波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叶舒宪主编:《文学与治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55页。


  ⑤杨守森:《基因科学与文学艺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⑥陈建功:《“最后一位”的执着与妥协》,《人民日报》2011年9月6日。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6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25页。


  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55页。


  2.外文文献


  征引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文种通行的征引标注方式。本刊外文引文标注格式为:责任者名前,姓后;如责任者是两位则之间用“and”连接;若责任者是3人以上,最后两名责任者之间用“and”连接,或只列出第一作者,其后用“etal.”标注。如为编著,则编者姓名后加“ed.”(编者为1人)或“eds.”(编者为2人以上)。析出文献名加双引号。著作名称、出版物名称用斜体。如:


  ①HenryJenkins,TextualPoachers:TelevisionFansandParticipatoryCuluture,NewYork:Routledge,1992,p.46.


  ②JamesV.HatchandShineTed,eds,BlackTheatreUSA:RevisedandExpandedEditionPlaysbyAfricanAmericanstheRecentPeriod1935-Today,NewYork:TheFreePres,1996,p.364.


  ③ShermanRobinsonetal.,“UpdatingandEstimantingaSocialAccountingMatrix


  UsingCrossEntropyMethod”,EconomicsSystemsResearch,Vol.13,No.1,2001,pp.47-64.


  ④FederG,“OnExportsandEconomicGrowth”,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Vol.12,No.1,1983,pp.59-73.


  ⑤PhauandPrendergrast,“ConceptualizingtheCountryofOriginofBrand”,JournalofMarketingCommunications,No.3,2000,pp.159-170.


  ⑥C.Y.Chen,P.Mathur,andMaheswaran,“TheEffectsofCountry-RelatedAffectonProdunctEvaluations”,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No.4,2014,pp.1033-1046.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